離島的澎湖,一向迷信與國際接軌,首先必須學好英語。好像學好英語之後,個人前程似錦,地方就變成國際都會。但事實上真的這樣嗎?答案恐怕未必。
全中華民國,包括澎湖在內,不停地高喊國際化,而且聲量愈來愈大。而澎湖從以前的以前,喊到現在的現在,國際化了沒?
無論台灣或澎湖,推動雙語教學,似乎是一股無法抗拒的潮流。各縣市紛紛廣為設立雙語學校,大量聘請外語教師,彷彿不這樣做的話,似乎是落伍的象徵。
學習外語固然很好,可是外語不只英語一種,學習其他外國語言,也是不錯的選擇,何必僵化拘泥於英語?
語言只是一種工具,能夠輔佐溝通專業領域的常識,但不代表英語學得不錯,就高人一等,或未來海闊天空,平步青雲。
很多藝人、ABC或留學生,在國外生活,英語流利,但在當地國家,難以謀職生存,只能回國後找找機會,混口飯吃。
相對的,極少數在日本占有一席之地的棒球王貞治、演藝翁倩玉,圍棋林海峰,靠的事他們的專業,並不是小時候猛學日文,長大就讓台灣與日本或國際接軌。
地方強化外語教學,值得鼓勵,但不宜讓民眾跟著過度迷信,誤以為學好英語,未來就前途無量,功成名就。畢竟很多專門領域,學好之後,很可能一輩子都派不上用場。
推廣英語教學,似應以平常心看待。若說,這樣就會國際化,反而成為最大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