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陳綉色表示,過去車船處沒有停靠懷恩堂,在多位鄉親建議下,提出平日期間停靠「懷恩堂」的建議,讓民眾平日或清明節欲前往懷恩堂祭祖時,有便利交通可以抵達。
他強調,自己僅是就民眾心聲,來向車船處提出能調整路線之建議,如果能有公車每日繞經烏崁吉海路往鎖港,將有助解決長期存在的不便。
蘇陳綉色說,當初質詢中,他也再三言明,建議縣府要多做宣傳,他並未對車船處班次指手畫腳,一切決策都由主管機關來決定;當初車船處給他的回答也僅是「會研議是否於節日或平常日加班車」,皆證明她從未越權或強壓建議。
蘇陳議員認為,政策試辦成效不應被簡化為「浪費公帑」,此次清明節試運20天共80班車,雖實際乘客僅11人,但應該檢討的是執行層面如宣傳方式、班次安排、路線設計等,是否未符合實際需求,而非將建議者污名化。若以乘客人數檢討是否浪費公帑,是否也要質疑目前台灣好行、澎管處空港接駁、海上及空中交通等便民服務是否虧損營運?這樣是否也算浪費公帑?這樣的邏輯顯然失衡、不符公共利益原則。
她指出,公共政策在推動時,應以保障民眾的實質權益為最高原則,絕非僅以經濟效益或金錢成本能夠衡量。
最後也再次強調,議員職責是反映民意、爭取民利。若民眾有困難而議員不反映、不建議,才是怠忽職守。此次爭議,她願與車船處攜手改善規劃缺失,使政策更合乎需求,而非將民意代表打為替罪羔羊。
車船處長馬金足則幫蘇陳綉色平反,強調議員與車船處都是雙向溝通,所提出的公車繞經懷恩堂便民措施,因車船處評估路線時,評估會耽誤民眾上班上課時間,且也有民眾認為繞經納骨塔,心裡會毛毛的,因此評估議員建議後,試辦推出清明節專車。
馬金足認為,議員建議後,車船處也評估目前路線規劃下,尚有不足之處,才規劃試辦專車,她感謝蘇陳議員反饋民眾聲音給車船處,也強調絕無受到公權力壓迫,一切都是良性溝通互動。
陳光復表示,公共政策第一次實施,難免會有不足之處,如同台灣好行,前兩年也是無人乘坐,靠著中央的持續支持,這幾年乘客逐漸增加,成為旅客遊玩澎湖一大選擇。
陳光復認為,鄉親向議員表達心聲,議會貼心提出構想給縣府機關,經過研究後推動實施,這是一個良性互動,可能短時間內無人乘坐,但第一次政策推動南免不了會有缺失,幾次嘗試下,未來或許會成為民眾最便利公車路線也說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