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氏馬加鰆俗稱土魠魚,是具高經濟價值的魚種,體長最大可達240公分,每年秋冬時節會洄游到臺灣沿近海,為漁民帶來可觀收入,其中又以澎湖最為豐產,全台的土魠漁獲量,約有70%都在澎湖海域捕捉,然而近年卻逐漸面臨資源萎縮,漁獲量銳減的危機。
出身澎湖,曾就讀虎井國小的翁進興,學生時期每逢寒暑假,都會與父親出海捕魚。翁進興表示,我們村莊捕捉土魠,當時我爸是最厲害的,小時候就跟他接觸到土魠,長大後因緣際會下就讀海洋大學,當時也沒想到,土魠魚最後發展成我們要去研究牠的人工繁殖。
據了解,水產試驗所從2021年展開沿近海資源復育計畫。2023年4月28日清晨6點,CT2漁船「澎舢100號」在澎湖北方海域,主任翁進興及研究員朱永桐等人,將捕捉上船的土魠,小心翼翼地輕擠壓魚隻泄殖腔,採集精液與魚卵,執行人工授精。
這批受精卵一部分送至臺南七股的海水中心,並在這座擁有逾百年水產繁殖研究底蘊的機構孵化。魚苗生長至今已約700天,體重近7公斤,創下人工養殖世界紀錄,成為全球首批且僅有的人工繁殖土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