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日報提供澎湖每日在地新聞、時事專欄評論、縣政新聞、專題報導、旅遊動態報導、夾報、印刷服務等!

自動輪播廣告(右)橫式1欄
熱門文章

自動輪播廣告(下小)橫式選舉3欄
自動輪播廣告(上小)橫式選舉3欄
自動輪播廣告(上小)橫式1欄
自動輪播廣告(上小)橫式2欄

西嶼頭前,大師彩畫美衣裳的「魚躍有餘」與縣魚「玳瑁石斑」

澎湖景點拾掇之10

魚躍有餘 詞牌:鷓鴣天

西嶼頭邊海闊泱,景觀藝術矗雙旁,

漁翁執網長凝目,玳瑁石斑共發光;

真艷麗,實精良,大師彩畫美衣裳,

風光處處鱗片上,魚躍有餘動八方!

<陳鼎盛>

縣魚 玳瑁石斑

身印繽紛花格痕,棲行淺海小鮮吞;

體龐龍膽雖同類,不若縣魚名獨尊!

<陳鼎盛>

闊嘴蜂巢黑點痕,海鮮極品樂鯨吞;

煮蒸煎烤甘芳味,贏得縣魚遐邇尊!

<陳國彥>

石斑

闊嘴石斑贏口碑,煮蒸醃燉總相宜;

一身高價瓊筵菜,多少饕家美味追!

<陳國彥>

石斑贏得口皆碑,肉細清蒸最合宜;

休論價高魚世界,其中美味果堪追!

<陳鼎盛>

【記者 陳鼎盛報導】今年三月澎湖縣西瀛吟社月會課題為:「澎湖即景」,余左思右想,從何著手?而靈光一閃,報章屢有報導,澎湖新增不少裝置公共藝術,招來各方眼光,並成打卡亮點,乃次第以「鷓鴣天」為詞牌,依序填下:林投沙灘貝殼教堂(已刊)、青螺濕地旁圓軸蟹(已刊)、Q版海龜與海龜牆(已刊)、三十人公廟前嗨鼠、合界公園彩繪漁船、西嶼頭前魚躍有餘、竹灣入口處土豆人(已刊)、後寮石鮔與哈密瓜、車船處行政大樓內(已刊)、菜園犀山公園、尖嶼燈塔長髮公主、澎湖休憩園區童樂園、澎湖休憩園區白鷺塘、青螺三層肉石、中屯社區碩大絲瓜(已刊)‧‧‧‧「文學的澎湖」以此,將次第報導,釋文部分則取自報章報導,特此說明。

西嶼頭前魚躍有餘︱

跨海大橋西嶼合界端入口處,早已矗立一座拿著漁網的漁翁雕像,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特別邀請台灣知名當代藝術家洪易,以澎湖縣魚玳瑁石斑為範本,在漁翁島入口處服務中心設置大型公共藝術「魚躍有餘」,為西嶼增添打卡景點。並與老漁翁相互輝映,彌補有網無魚的缺憾。玳瑁石斑的公共藝術設計延續洪易作品風格,色彩繽紛,魚體鱗片上更融入西嶼各景點風光、許多西嶼鄉親打趣地說,以往老漁翁公共藝術只有網具沒有魚,現在有了玳瑁石斑,更象徵年年豐收意義。

縣魚 玳瑁石斑︱

「玳瑁石斑」,或稱「花格」。一年四季,可見蹤影,春夏兩季,見諸尤多。棲息沿岸淺水海域,多于珊瑚礁區附近洄游。闊嘴,覓食小魚、甲殼類生物,為較小型之石斑。玳瑁石斑,以其為沿岸淺水海域魚種,棲息岩礁石區之內,是故,身上花色乃隨著棲息地之不同,而有深淺之別,養殖與野生者,外觀有別,前者深咖啡近黑,後者則現朱紅。亦隨水溫不同而有變化:水溫高,顏色變深;水溫低,顏色變淺。農曆四月以後,澎湖海域,海水溫度由冷轉溫,小管尚未大出之際,于冬天捕土托漁船,趁機出海,釣取花格,以掙外快;一般人則以手釣、抱礅、炤海捕獲。玳瑁石斑,肉質細膩可口,兼得產量豐富。乃成百年來澎湖人餐桌上之最愛。煎、烤、紅燒、清蒸、煮湯皆宜,展現美味,饜足饕客,或曰:小者煮薑湯,甜而鮮;大者清蒸最適宜,是來澎必嘗之道地美食也。以故,二○○○年經鄉親的票選,以一六○○○高票而成「澎湖縣魚」。

石斑︱

石斑,類繁,肉食性。以魚類、甲殼類為主。布于溫帶及熱帶海域,平日于岩岸石隙、海藻叢裡棲止,幼魚隱匿其間,俟長成方游入深海。其肉白,味甘美,為高級經濟魚類,食法:清蒸為佳,可品自然風味,老饕聞香下馬,來饗珍饈美味,席間大快朵頤而讚不絕口!

本縣所產石斑,有銷售本省者,有外銷香港者,產量有限,價亦高昂。邇來有人工養殖者,鑲點石斑(俗稱鱸貓)居多。而俗稱「老鼠斑」之敏魚、稱為「紅條」之豹鱠等,為本縣淺海礁魚區內典型鱸科魚種。前者,吉貝海域有之;後者,山水、鎖港附近海域時而可見。而「龍膽石斑」,碩大無朋,澎湖水族館鎮館之寶也。



△西嶼頭前,大師彩畫美衣裳的「魚躍有餘」(陳鼎盛 攝)


隱私權保護政策  新聞授權規範
Copyright © 澎湖日報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澎湖日報 & 瑋瑜有限公司
& OddThe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