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日報提供澎湖每日在地新聞、時事專欄評論、縣政新聞、專題報導、旅遊動態報導、夾報、印刷服務等!

自動輪播廣告(右)橫式1欄
熱門文章

自動輪播廣告(下小)橫式選舉3欄
自動輪播廣告(上小)橫式選舉3欄
自動輪播廣告(上小)橫式1欄
自動輪播廣告(上小)橫式2欄

瓦硐新玩意 大型撞球造景方思溫紀念公園現踨

【記者黃瓊蕙報導】縣政府之所以於20多年前,在「澎八」瓦硐段沿線設立「方思溫紀念公園」主要是為紀念澎湖漢文大師對地方的貢獻。方思溫大師畢生奉獻公職、鄉里、社會等事蹟,足堪後人典範。

而「漢學」、「大師」這2字彙,多少給人嚴肅的印象。不過,近期應該會被白沙鄉公所行政課長黃建化突發奇想的「撞球」點子給打破。

據傳,撞球起源時間約在十四、十五世紀之間,最初應是在草地上進行的戶外運動,當時是使用兩個圓形石頭,參與者使用一支靠在肩上的長曲棍,握住另一端去打擊圓石,令其滾動、相碰的遊戲;後來歐洲大陸有人將其搬至室內,改在四面有框圍住的桌面上玩,參與者以曲棍打擊圓球,令球與球相撞得分,以此做為雛型,進行最初的無袋式撞球比賽。

黃建化表示,為了解決地方廢棄浮球問題,以物盡其用的概念將浮球打造成撞球圓型球體。當中不只有母球還有各色子球,另外還有一支超過4公尺長,以廢棄路燈桿所製成的撞球桿陳列在「方思溫紀念公園」的草皮上,這款大型撞球組,還引起機車騎士的好奇心,下車親自操縱球桿,體驗大型撞球樂趣。





△撞球造景方思溫紀念公園,燈桿超過5公尺。(黃瓊蕙攝)


隱私權保護政策  新聞授權規範
Copyright © 澎湖日報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澎湖日報 & 瑋瑜有限公司
& OddThe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