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環境大不如前,近年過渡捕撈、大小魚通吃、海洋汙染、棲地破壞等因素,加上越界漁船、抽沙船大舉壓境捕撈、破壞海洋生態環境,海洋漁業資源正以超乎預期的速度枯竭中,且據中研院發現,光是台灣北海岸魚種,30年來至少銳減了75%,再不搶救海洋,年年有「魚」在台灣將成為絕響。
陳海山說,漁業枯竭,漁民叫苦連天,大家把怨氣轉向政府,但憑良心來看問題根本也並非全是縣府造成,漁民也應自我檢討。
面對漁業問題,縣府不能攤手不做事,反而應該盡其所能、超前部署;陳海山認為,政府應盡責讓魚群有個家、能夠躲藏、繁衍下一代,讓漁業資源生生不息;他建議,透過調查海洋環境,選定適當地點投放大型人工魚礁,未來配合魚苗放流,同步進行水下監控,確保海洋資源永續發展。
陳海山指出,復育海洋講起來簡單,卻必須投入非常大心力,但做與不做,全憑執政者決心,就算澎湖財政拮据,仍能一方面爭取中央支持,同時縣府逐年編列預算,一步步達成目標。
農漁局長胡流宗表示,縣府今年度經過討論,也溝通幾個村裡,準備在明年投放蚵殼打造工魚礁。。
他說,投放底棲類人工魚礁,未來透過珊瑚蟲附著,帶動魚群覓食、生長,同時也能防止大陸越界漁船拖往破壞海底生態。後續農漁局爭取漁業署能夠在魚礁投放區,進行一次千萬尾魚苗放流,強化種苗存活率。
胡流宗指出,澎湖水產種苗繁殖場今年培育沙蟹,民眾有感數量增加,他呼籲各社區能配合宣導、管制,太小魚苗蝦蟹不要抓,海洋復育才能夠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