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梨橄欖,學名為 Canarium album Raeusch.,是一種原產於亞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橄欖科植物,在台灣,我們通常稱它為「沙梨橄欖」或簡稱「沙梨」。熱帶居民大多採未成熟的果實生食或醃漬。或採嫩芽嫩葉與肉類同煮,據說有使肉質柔嫩的效果 !
70餘歲的蔡金富從郵政人員退休,在住家附近種植水果、蔬菜、植物等。其中,沙梨橄欖已種植20餘年,蔡金富表示,沙梨橄欖的成長過程中,容易栽培,不需特別照顧,即能健康成長。唯一發現的蟲害是,春夏時分會有蟲害大量出現,經常將沙梨橄欖的小花小果吃個精光,不過,生生不息的沙梨橄欖很快又開花結果!
蔡金富把沙梨橄欖拿來煮排骨湯、魚湯;其果實和青芒果一樣酸澀,也可拿來醃漬成蜜餞。芒果青醃漬後叫「情人果」,相對沙梨橄欖醃漬有「南洋情人果」之稱,兩者風味上略有不同,吃起來一樣「涮嘴」。
沙梨果實,表面粗糙,未成熟的果實是綠色的,醃漬食用的味道不輸給芒果青;9月以後,果實逐漸成熟,外果皮逐漸轉黃,成熟的果實,聞起來有點淡淡的香氣!
沙梨橄欖不僅可以直接食用(經過特殊處理後),更是製作各種美味加工品的絕佳食材,例如醃漬蜜餞、涼拌小菜,甚至入菜燉湯,用途超級多元的啦!
▲馬公市東文里蔡金富(右)與前議員呂光宇分享種植沙梨橄欖。(莊惠惠攝)
▲沙梨的果實產期全年都會開花成熟,成熟前果實是綠色的,成熟時呈黃橙色或紅色,是一種非常粗放的植物,果實外觀近似橄欖。(莊惠惠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