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日報提供澎湖每日在地新聞、時事專欄評論、縣政新聞、專題報導、旅遊動態報導、夾報、印刷服務等!

熱門文章

自動輪播廣告(下小)橫式選舉3欄
自動輪播廣告(上小)橫式選舉3欄
自動輪播廣告(中小)橫式1欄
自動輪播廣告(中小)橫式2欄

被害帳戶先警示 防詐攔阻再升級

民眾A金融機構欲提領高額現金經警方及行員機警勸阻 隔日又轉赴B金融機構提款遭詐騙得逞

【記者鄭家瑜報導】近日澎湖地區發生一起詐騙案例,某民眾至A金融機構欲提領高額現金交付詐騙集團,經警方及行員機警勸阻,成功避免受害。然而該民眾隔日轉赴B金融機構,順利提款並遭詐騙得逞,顯示單一據點的攔阻措施不足,亟需跨機構共享資訊。

為防止類似情形再度發生,澎湖縣政府警察局先與澎湖地區郵局展開合作,建立「潛在被害人警示帳戶」,並由地區郵局向總局通報。中華郵政總局經研議後,認為此制度能有效降低詐騙成功率,遂決定推廣至全國,全面實施「被害人警示帳戶」。

依此先例,縣警局更主動拜訪轄內其他有分會、分社之金融機構,包含農會、漁會及信用合作社,建議在內部作業系統註記曾遭攔阻詐騙之客戶資料,供行員查核提醒。未來,民眾若曾被攔阻疑似受騙行為,帳戶將列入預警名單,使行員於辦理提領或匯款時即可提高警覺,及早啟動關懷與防詐程序。

警察局局長林温柔指出,詐騙手法層出不窮,僅靠單一機構難以全面防堵,唯有透過警政與金融緊密合作,才能有效守護民眾財產安全。未來除將持續推動教育訓練與宣導,協助第一線夥伴敏銳察覺可疑交易,建構更周延的防詐網絡外,並將建議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進一步通令銀行、農會、漁會及各地區信用合作社全面比照辦理。

林溫柔強調,透過將「被害人警示帳戶」制度推廣至所有金融機構,在面對高額提、匯款時,可即時查核並主動攔阻,進一步提升跨機構聯防能量,全面降低詐騙風險。







▲民眾A金融機構欲提領高額現金交付詐騙集團,經警方及行員機警勸阻,成功避免受害。又轉赴B金融機構,順利提款並遭詐騙得逞,警方加強到各銀行宣導。


隱私權保護政策  新聞授權規範
Copyright © 澎湖日報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澎湖日報 & 瑋瑜有限公司
& OddThe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