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莊惠惠報導】澎湖少見的日治時期織品古物-「瓦硐南天廟大正甲子年吳文仁與子献涼傘旗」,歷經101年風雨,如今風華再現,12日在瓦硐社區活動中心再度面世,現場並舉行涼傘旗圖騰刺繡體驗,吳文仁第4代84歲曾孫女也到場,見證先人珍貴古文物。
澎湖縣一般古物「瓦硐南天廟大正甲子年吳文仁與子献涼傘旗」,於2020年5月9日登錄為一般古物,是澎湖廟宇首件保存百年的織品類文物,也是澎湖第一支被指定為一般古物的織繡文物。
百年涼傘旗是澎湖修護文物首次公開展示,會場特別邀請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助理教授盧亨如分享修護過程,並由修護師曾詩涵,帶領現場事先報名20位民眾,手把手體驗涼傘旗所用刺繡圖騰,化身為神秘的文創小物,讓人愛不釋手。
所謂的神祕文創小物,原來是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發揮巧思,特別將修護文物-「瓦硐南天廟大正甲子年涼傘旗」的經典元素,化作實用又美感兼具的刺繡飲料杯套,為澎湖民眾帶來一場穿越百年的刺繡體驗,讓外界相當驚豔。
瓦硐南天廟101歲涼傘旗,經過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全球刺繡研究發展中心的精心修護,龍紋刺繡、藍黃配色、流蘇裝飾,每個細節都取自百年前的涼傘旗設計,讓歷史不只存在於展示櫃,更能走入日常、捧在手上。
修護成果發表會,加上刺繡手作體驗,現場公開展示修護完成的涼傘旗原件,參加民眾還能親手繡出這款杯套上的圖騰,成為最具意義的紀念回憶。



澎湖縣一般古物「瓦硐南天廟大正甲子年吳文仁與子献涼傘旗」,於2020年5月9日登錄為一般古物,是澎湖廟宇首件保存百年的織品類文物,也是澎湖第一支被指定為一般古物的織繡文物。
百年涼傘旗是澎湖修護文物首次公開展示,會場特別邀請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助理教授盧亨如分享修護過程,並由修護師曾詩涵,帶領現場事先報名20位民眾,手把手體驗涼傘旗所用刺繡圖騰,化身為神秘的文創小物,讓人愛不釋手。
所謂的神祕文創小物,原來是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發揮巧思,特別將修護文物-「瓦硐南天廟大正甲子年涼傘旗」的經典元素,化作實用又美感兼具的刺繡飲料杯套,為澎湖民眾帶來一場穿越百年的刺繡體驗,讓外界相當驚豔。
瓦硐南天廟101歲涼傘旗,經過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全球刺繡研究發展中心的精心修護,龍紋刺繡、藍黃配色、流蘇裝飾,每個細節都取自百年前的涼傘旗設計,讓歷史不只存在於展示櫃,更能走入日常、捧在手上。
修護成果發表會,加上刺繡手作體驗,現場公開展示修護完成的涼傘旗原件,參加民眾還能親手繡出這款杯套上的圖騰,成為最具意義的紀念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