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智慧型手機以及電腦網路使用的普及,「網路霸凌」在校園霸凌案件中逐漸增加,有別於校園中常見的霸凌形式「肢體霸凌」、「言語霸凌」、「性霸凌」、「關係霸凌」、「反擊型霸凌」,「網路霸凌」散播快速、煽動與渲染性高且無地域及時間限制,網路霸凌一旦發生,其所造成的殺傷力遠勝於其他形式的霸凌事件。校園霸凌非新型的校園問題,校園霸凌問題始終不斷在校園間發生,進而傷害兒童及少年身心發展,妨礙兒少人格發育,更可能於未來造成社會、國家潛在的負面影響,因此防治校園霸凌是當前警察與教育等相關單位共同努力的目標。
許多青少年的本質都不壞,只是可能思慮未發展周全,加上同儕間的霸凌問題或是同儕間的壓力,以及社會充滿誘惑及不良因子等因素,進而使學生出現犯罪(偏差)行為,因此,為了消弭少年犯罪(偏差)行為及霸凌案件,必須透過警政、教育等相關單位共同合作努力,從小養成學童尊重他人及同理心的觀念,家(師)長以身作則,藉由健全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一起努力改善校園霸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