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通類參賽作品「氧含量與心率感測警示系統」,由學生許榮洋、許家怡、俞信安共同研發,指導老師為莊曲森。此研究透過微處理器結合血氧感測器、超聲波氧氣感測器監測環境氧氣濃度與人體血氧變化,並利用LED燈、蜂鳴器及數據傳輸提供即時警示。實驗結果顯示,當環境含氧量下降,血氧濃度與專注力也會降低,影響學習效率與健康,甚至導致缺氧症候群,並可應用於新冠肺炎的「快樂缺氧」監測及室內空氣品質管理。
另一件獲獎作品「模擬熱能轉電能的可行性」,由學生吳承諺、張安霓、許恩琦共同研發,指導老師為莊曲霖。該作品利用致冷致熱晶片來模擬環境中冷熱差異,透過溫差發電技術轉換成電能,並結合簡易的USB行動電源作為儲能裝置。不僅能產生電能,還具備環保效益,未來希望能以此為基礎,尋找更多回收被浪費能量的方法,減少能源浪費。
據了解,參賽學生先經過校內初賽評審,再由師長悉心指導與改進,最終將作品提交至競賽主辦單位,順利獲得參賽資格,取得佳績。
▲澎水學子在電子類全國競賽,榮獲第二名佳績。(澎水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