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夜更替、四季遞嬗,不知不覺來到更保工作也即將滿一年,回頭檢視這段時間的種種,不禁提筆想留下點念想,也當作給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有緣人說個故事。
剛踏出學校的大門進入社會,對自己所選擇的工作總想著要付出些什麼,大學四年讀的不是社會工作相關,沒有完整的理論架構可以遵循,但也幸運地不會一開始就被框架所侷限,可以透過實務經驗不停地省思,自己該秉持什麼理念來幫助個案重新適應社會。
隨著服務的個案越來越多,會發現每個人都像一本書,內容可能不光彩,但一定精彩,有很多值得細細品味的章節,每次跟個案會談,都有如在聽章回小說一般,身為聽眾的我很期待每位不同的說書人跟我下回分解。
俗話說一樣米養百樣人,就算都是更生人,每個人的個性相當迥異,而不同的個性及擁有的資源引領著他們走向不同的更生路。舉例來說,有些個案很幸運,擁有足夠的家庭支持來源,自己也很爭氣,雖然脫離社會十多年,仍努力在這個對他而言既熟悉又陌生的環境努力生活;而有些個案,無法擁有一定的家庭或社會支持,就算剛出來時對未來抱有滿腔期待,也被生活中的種種艱困逐漸消磨殆盡;但也有一種個案,因為長年形塑出來的認知,就算出監了仍讓自己的心深陷囹圄,沒有勇氣否定自己過去幾十年來的信念,明知周遭的人對他伸長了雙臂,卻閉上眼睛不願被拉出泥淖,將自己困在痛苦的迴圈中不願上岸。
這時我們這些助人工作者該怎麼辦呢?一味地給予協助真的是個案需要的嗎?在個案數十載的人生中,我們短短半年的陪伴跟輔導,真的能影響他們長久以來養成的習慣跟觀念嗎?隨著實務經驗的累積,會發現案主自決的重要性,真的是個案能否順利賦歸社會的關鍵鑰匙,就握在他自己手中。就算我們再怎麼提供資訊、建議和資源,個案若無法在與我們的工作中,瞭解自己的想法、做出自己的抉擇,是無法展翅飛翔的。
雖然與個案的工作,很常事與願違,但我仍期許自己,不隨意收回向個案伸出的手,且在謹守輔導倫理和責任的前提下,不將個案和我侷限在輔導關係中,而是能跟個案當朋友。試想,在我們求學的階段,就算遇到再和藹可親的輔導老師,在遇到一些難以啟齒的煩惱時,還是會比較願意跟朋友傾訴吧?畢竟輔導老師跟學生間,客觀上就是存在著身分上的落差,難免會有些隔閡。而更保與個案間的關係也是如此,因為辦公地點在地檢署內,個案心中對更保的界定就有些尷尬,不確定什麼事情可以跟我們工作人員傾訴,進而產生忌憚和猜忌,而錯過了處理問題的最佳時機。
有太陽才有白晝,但在白天時,人們很容易忽視太陽的存在,黎明前的曙光雖然幽微,但能打破漫漫長夜,願正受苦楚的更生朋友知道,我們更生保護會永遠在背後默默守護著,給自己一通電話的機會,讓我們協助您度過漫漫長夜,也願看到這裡的每位有緣人,在這殘酷又美麗的世界裡,都可以有自己的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