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台灣漁類資料庫文中指出,俗稱「臭肉」的「小鱗脂眼鯡」分佈於西太平洋區,日本到南中國海沿岸、臺灣各地均有其蹤跡,甚至以澎湖附近海域較為盛產。
在澎湖,漁民會將大量臭肉魚以大火煮過再利用艷陽高溫曝曬製成臭肉魚干,其特殊的氣味與入口鹹香的滋味,是澎湖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樣道地美食。
據悉,「臭肉魚干」的吃法有很多種,有些民眾是很阿沙力地將整條魚吃下肚,有些民眾則是只吃魚肉的部分。而這剝(敲)肉的工作就能成為於產季時,讓民眾剝魚干賺外快的來源了。
從事剝魚干工作有一段時間的鎖港陳先生表示,若一家4口人全員出動,一簍魚干既要敲也要剝,得耗時2至3個鐘頭,工資大約落在1公斤50至70元不等。核算起來雖然工資並不算高,但家人聚在一起工作,敲敲打打,閒話家常,也算是另一種天倫時光。
△臭肉魚的產季,全家一起賺外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