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再興從龍門港規劃說起,他表示,龍門港轉型商港,要從民國84年談起,當時立委爭取28億預算要擴建大馬公港,由省政府編列,授權高雄港務局承辦,最初中央提出承租大馬公港方案,計畫把港區業者趕走、收購臨海路等等,後來驚動時任總統才作罷;而該筆預算後來撥用去蓋龍門港。張再興說,當時一個人決定,造成現在龍門地方困擾,包括噪音、空氣及海洋污染,引發居民強烈不滿,早期沒有協商回饋金,現在民意高漲時代,要求該有回饋也是理所當然。
張議員爭取每月三十萬回饋龍門社區,並說明,縣府設置漁港是基於服務,漁船靠泊費不收合情理,但國內商港並不同,船隻、貨櫃進出都有許多規費要繳納,包括裝卸管理、碼頭通過、商港服務費等規費。
張再興說,航港局與村民今年進行2次協商,都無法達成共識,官員答非所問、推三阻四,甚至表明,居民所說噪音,只是爭取回饋金的藉口。
他認為,30萬回饋金是經過他精算結果,這筆費用對港誤公司來說並不多,並舉例,龍門沙石裝卸一個月就收取超過百萬規費,拿出30萬回饋社區不算過份。同時認為,如果港誤公司展現誠意,相信金額多寡都可以與龍門村民進行溝通。
他奉勸中央不要搞到天怒人願才想要解決問題,民眾氣憤已有醞釀封路封港打算;張議員表明,自己雖然年事已高,但還是有活力再戰一次,出面幫助鄉親爭取權益,並建議由縣府洪副縣長再召開一次座談會,或邀請航港局、港誤公司馬公主任到議會來做回饋金說明。
議長劉陳昭玲表示,澎湖機場一年給附近1500戶居民回饋金達1900萬,龍門口一個月30萬,一年360萬要求不算過份,他呼籲先由洪副縣長出馬,找港務局協調溝通,如果談不攏,再由議會提出要求。
期盼突破法令限制 解決缺工問題
疫情衝擊下,澎湖近期缺工嚴重,張再興指出,台灣勞工可以南北調動往來,但澎湖位於離島,不好調動人員,縣府應設法解決;他認為,在民間聘僱外籍勞工時,不論是看護工、漁工等等,受到重重限制,建議在不違反勞工母法的情況下,由縣府成立外僱委員會,由委員會來審查外傭或公司行號是否符合申請。
張再興說,政府不能一昧保護本地勞工,據他所知,很多本地鄉親寧願到政府部門領著基本工資,卻不願到外面找辛苦又高薪工作。他直言,現代人嫌工作曬太陽、太辛苦,既然本地人不做,那就只好開放給外勞,但相關法令又綁得死死。
他指出,有些長輩兒女不再身邊,年紀大需要看護協助,卻規定需要醫生開證明,且必須具備一定程度問題才會同意,實際要聘用外勞看護非常困難。
建議外僱委員會任務可由工策會來負責,張再興表示,一個外籍人員雇用進到澎湖,要被層層收取費用,一人一次就抽1萬,一年一聘還要再抽1萬。如果由縣府來突破法規,設立委員會,收取微薄審核費,為縣府擴展財源,屬於合理範圍。
議長劉陳昭玲表示,澎湖公共工程高達150億正再進行,但最近很多案子都發包不了,人力也是其中一大問題,他籲請縣府好好研究,不論人力或漁業等政策,中央規定若不符時宜,希望縣府多用心溝通爭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