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四面環海,全島特殊的地質地形造就了許多奇特的地理景觀及優美的海岸風光,也是民眾喜歡在連續假期間出遊的首選,但這些美麗的背後卻也潛藏著許多陷阱。因遠處傳來的波浪進入淺水區後破碎,轉變成驚人衝擊力,很容易將站在岸邊或是礁岩上的人捲入海裡,都是榜上有名的危險區域。
馬公高中教官室表示,體育署在連假前夕,再度呼籲民眾應注意「防溺10招、救溺5步」,只要將以下預防溺水、自救及救人的作法訣銘記在心,就能有效避免許多憾事發生。
防溺的10大招式包括:出門前先看氣象預報,天候不佳就應改變目的地。選擇合法戲水地點,現場要有救生設備與人員,下水前先暖身,不可穿著牛仔褲下水,並衡量自己的身體狀況,如感到疲累就不應下水。一般而言,湖泊溪流的地形落差較大,因此玩水時需格外小心,建議家長陪同。
另外,還有三「不」是戲水時應注意的:不落單、不長時間泡在水中避免失溫、不在水中嬉鬧惡作劇。更重要的是,應加強仰漂、水母漂等漂浮技巧,若不幸落水還能自救。另外,落水時千萬要保持冷靜,勿拼命掙扎消耗體力,應適時舉手呼叫,等待救援。
如遇他人溺水,可應用防溺5步「叫、叫、伸、拋、划」:立即大聲呼救(叫),打電話報警(叫),利用竹竿、木條、衣物等延伸物(伸),抛送球、繩等漂浮物(抛),利用船、浮木、救生圈、保麗龍等大型浮具划過去等方式(划),間接進行搭救。
遇到溺水者,就算情況再緊急,仍應牢記救溺三原則:岸上救生優於下水救生、器材救生優於徒手救生、團隊救生優於個人救生。若身邊無間接物,且已受到身旁溺水者拉扯入水時,應儘速移至溺水者之背後,拖住溺水者的頭頸與上背使成直線,維持臉朝上露出水面,盡量不動,並大聲呼救等待救援。
水域活動雖存在一定的危險性,但讓孩子遠離危險的最佳方法並非一味地禁止孩子玩水,相反地,應藉由教導正確防溺、救溺知識及安排孩子們親近水域、從事水上活動,培養孩子自救、救人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意外發生時也要掌握冷靜不驚慌以及保留體力的原則,才能夠快快樂樂出門、平平安安回家。
緊急聯繫專線:救災救護報案專線119、行動電話急難救助號碼112、報案專線110、海巡服務專線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