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公是民間信仰最基層的神,像是天界派駐人間的村里長,也像是警察局的管區一般,和人們關係最為密切。由於祂親切和藹及剛正不訛的神格形象,居民感念祂的護佑為祂打造遮風避雨的地方,簡樸小巧的造形是土地公的特色,除了居民集資興建容易外,也呼應了祂親民的形象。
導遊廖明輝表示,山水沙灘的東西兩端各有一座小山丘,東端稱為「觀音山」,西端稱為「豬母水山」又稱為三○高地。
「勸善堂大正乙丑年重修」為1925年,是否為重修後才供奉太子爺記載不詳,只有記載這裡有神明,在當時日本時代,因經濟問題、人民生活困苦,日本規定七月半、中元不能普渡,引起地方居民的反彈,民眾只能偷偷的去拜,是否因此無資料可考查。
照理說這應該是土地公廟為何是供奉太子爺。廖明輝說,山水上帝廟最早就是太子爺廟,從澎南區分出來,山水分到的為太子爺,在勸善堂裡面在神明界裡面為負責功德,因為「功德」關係先去武當山做真武大帝,後來又回到山水,因為是真武大帝所以才稱為「上帝爺公」,山水就是因為這個時候再回來才改為上帝廟。
廖明輝表示,太子爺派部下來這裡鎮守,因為當時剛好發生瘟疫事件,瘟神進來需要能力更大的神明來坐鎮,土地公屬文官,太子爺是武官,應該是如此才會在觀音山供奉太子爺。
廖明輝指出,山水上帝廟雖向西,如果以南北方向看山水漁港,左青龍右白虎,觀音山則在青龍的位置上,所以需要用太子爺來鎮住這個地方。據老一輩表示,在日本時代這裡有發生瘟疫,會帶走一些人(損失一些人口)。還沒做山水漁港之前,前面是沙,做漁港之後沙就不見了,觀音山這地方比較少人來。
而山水觀音山上的土地公廟,供奉太子爺,重修於大正乙丑年1925年,距今也有96年,也曾是威鎮一方,守土護民,至今只有在初一、十五廟裡老大才會來燒香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