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節入秋,天氣逐漸轉涼,每年此時往往是流感疫情逐漸升溫的開始。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統計資料顯示,流感爆發時,重症及死亡者多見於老年人、嬰幼兒,以及患有心、肺、腎臟及代謝性疾病,貧血或免疫功能不全的人。其中,流感併發「心肌炎」是最嚴重的重症表現之一。衛生福利部澎湖醫院心臟內科鄭又誠醫師表示,心肌炎的病程快速而猛烈,不僅醫師在臨床上要有專業正確的判斷,病人及家屬也要有極高的警覺性。平時應維持正常生活作息,三餐規律飲食均衡,盡量避免熬夜。
鄭又誠醫師說,我們的心臟每分每秒都在跳動,就像幫浦一樣,把血液打到全身各處,供給氧氣和養分。想像一下,如果有一天,心肌細胞被微生物攻擊,產生發炎反應,造成心肌傷害,幫浦功能受損,本來可以打出3000c.c.的血,變成只能打出300c.c.,自主神經系統就會下令叫心臟跳快一點,因為打出來100c.c.不夠用,要多打幾次才行。心臟本來好好的一分鐘跳個60、70下,忽然要心臟一分鐘跳個 100、200下,會把心臟活活累死,甚至「罷工」,也就是「心臟衰竭」,簡單講就是心臟不想跳了。
鄭醫師指出,心肌炎是心臟肌肉的急性發炎反應,多為病毒感染所造成。其臨床表現千變萬化,病情輕者可無症狀;重者可在數小時或數日內死亡。心肌炎是個偉大的模仿者,顧名思義指的是其症狀與被病毒感染的全身症狀相似,所以容易被忽略。在病發前常出現上呼吸道感染或消化道感染和其他病毒性疾病的症狀,如發燒、咳嗽、喉嚨痛、嘔吐、腹瀉、肌肉酸痛、疲倦乏力、臉色蒼白。當心肌產生嚴重發炎,進而影響心臟收縮力與電氣傳遞時,就會導致急性心臟衰竭,而出現心悸、胸悶、胸痛、心搏過速或過緩、心律不整,甚至休克。如果沒有及時維生系統介入治療,死亡率高達100%。
雖然心肌炎死亡率高,但早期發現且及時介入,預後絕佳,且幾乎不會留下後遺症。鄭又誠醫師提醒,當一般流感病程從不具特異性的高燒、肌肉痠痛進展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持續性嘔吐(一小時至少吐一次)、活力不佳甚至是胸痛、呼吸窘迫、急性肺水腫時,就必須提高警覺。若經過一週治療,心跳能自動恢復,則病人大多能恢復正常不留下後遺症。若造成無法控制的心臟衰竭,最後就必須做心臟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