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文旅年,澎湖縣政府文化局舉辦「百年風華 媽宮傳藝」的系列活動,昨天在澎湖生活博物館推出草鞋編織的傳統工藝,早期的民眾稱為「打草鞋」,邀請老師洪瑀蓁親自教授。吸引31多名民眾前來體驗先人的生活經驗,也讓這項傳統技藝能夠留傳下來。
洪老師先跟大家介紹草鞋的由來與編織工法,接著讓學員使用教具製作小草鞋,加強練習各個步驟,最後在不倚靠器具下,用雙腳雙手來完成大草鞋的編織。在課程結束時學員各完成一隻草鞋,大家對自己編織的草鞋都十分滿意,開心地試走著並拍照留念!
澎湖文化局表示,草鞋是澎湖先民的智慧,也是早期民眾上山討海時必備的行頭工具之一,其中很簡單的材料取自於早年捆綁貨品的稻禾草(俗稱草繩),利用廢物來進行打草鞋的編織,早年沒有膠鞋或釘鞋的年代,幾乎家家戶戶都有,由於具有防滑等保護作用,尤其是一般民眾下海照海、潮間帶撿螺絲貝殼或挽海菜等都會穿的鞋子。
△學員認真編織草鞋。
△編草鞋傳統手藝再現,這雙專屬澎湖人海島人的潮鞋。
△學員開心與完成的潮鞋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