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日報提供澎湖每日在地新聞、時事專欄評論、縣政新聞、專題報導、旅遊動態報導、夾報、印刷服務等!

自動輪播廣告(右)橫式1欄
熱門文章

自動輪播廣告(下小)橫式選舉3欄
自動輪播廣告(上小)橫式選舉3欄
自動輪播廣告(上小)橫式2欄

工策會專案報告「蚵殼再利用」

【記者鄭家瑜報導】澎湖擁有天然純淨的水質,沒有受到工業污染海域,蘊育出一顆顆飽滿鮮甜的牡蠣,近年成為觀光客、老饕最愛,但遺留下來牡蠣殼卻是難以處裡的廢棄物,也因一直以來未有後續妥適處理,議會為了能夠幫助各鄉市、村里解決這項頭痛問題,6日下午找來澎湖縣工策會專案報告「牡蠣殼轉作循環經濟在利用之可行性探討」,期望在科技加值下能夠「點殼成金」。

據了解,澎湖每年產生的3000公噸牡蠣殼,一直以來無處可去,至今已累積6萬噸,於菜園、白沙等地以堆放成山。一直以來議員提出不少建議,如作為堆肥、鋪路等想法,但始終不見縣府展現魄力。

洪疇雲表示,牡蠣殼暫放若無妥善管理必會孳生蚊繩,受到日曬高溫時也會產生惡臭,造成更多的環境汙染。台灣近年對牡蠣殼處理方法已從「垃圾」這樣的消極做法,改為投入資源積極轉作循環經濟再利用。

他說,已目前技術牡蠣殼已成功轉化為飼料、食料、建料、保健、美容、醫藥、藝術等原料使用,可分為六大類,包括拓蚵殼粉工廠,藉由不同溫度粗細來煉製,如農業施肥、石灰粉、除濕用品、擋水沙包等;製成醫藥原料,如保健食品、美容保養品等;鍛燒成為天然抗菌物質,如抗菌濾網、抹布等;以及蚵藝中心、裝置藝術、蚵殼島等方式。

他認為,要解決蚵殼短期而言,應先處理白沙講美鎮海沿岸邊牡蠣殼堆置場,盡速委外發包整理,作為工程填土,或採用大鵬灣模式就近在白沙找一個景區打造人工蚵殼島,接續在處理菜園堆置場,讓兩地社區居民免再受惡臭困擾,並配合區域環境善加規劃為觀光文化園區。

至於長遠規劃,仍應統籌成立專責機關,結合委外民間力量,朝商業行為回歐處理,轉作經濟循環再利用,共同投入人力資源,創造澎湖生機與商機。

議員陳慧玲認為,中央推動「5+2」產業創新政策中包含經濟循環產業,縣府應先了解技術取得面、在地業者配合等,並向中央爭取資源來為蚵殼解套。

針對工策會專案報告,議會作出七點決議如下:

一、澎湖縣每年產生牡蠣殼約為3,000公噸,而目前堆積無處可去的牡蠣殼約有6萬公噸,如果隨著養殖產量增加,日積月累伴隨產生牡蠣殼數量將會相當龐大,如何藉由制度面正本清源有效處理解決,將是迫在眉睫的課題,縣府要有所因應面對。

二、有關廢棄物資源化或再利用,即所謂循環經濟,這已是世界的趨勢。因此若本縣牡蠣殼透過研發及應用適當的技術來進行資源回收再利用,可說是一舉數得的作法,縣府要朝此方向辦理。

三、依蒐集之各種資料,牡蠣殼處理方法已不是「僅當垃圾」這種消極做法,而確定能做為飼料、食料、建材、保健、美容、醫護、藝術等原料。未來收購養蚵漁民的牡蠣殼,可增益蚵農的收入,還能帶動地方經濟發展,請縣府正視之。

四、根據研發結論,若將牡蠣殼中的碳酸鈣純化提煉做為藥物賦形劑,價值由每公斤10元翻轉上看500元,類此開啟循環經濟之大商機,請縣府要把握此商機。

五、漁業署曾補助經費建造蚵殼處理場,除此,據了解台糖公司在嘉義縣大林鎮也投資興建國內首座「牡蠣殼加工廠」,不用環評,每年向蚵農收購5萬公噸蚵殼,製成的4萬公噸碳酸鈣,請縣府了解協調聯繫爭取比照辦理。

六、本縣牡蠣殼堆置暫放區是過渡時刻做法,應研議可長可久一勞永逸的長遠辦法。

七、綜上,本縣牡蠣殼處理之統籌規劃、分工、協調、確認事宜,事涉環保、農漁、建設、工務、文化、鄉市公所、社區、業界等。請縣府成立專案任務推動小組,並拉高召集人的層級,召開會議再做成決議事項,分送各有關單位與機關予以循環經濟再利用辦理,以解決本縣牡蠣殼長久存在之問題。


隱私權保護政策  新聞授權規範
Copyright © 澎湖日報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澎湖日報 & 瑋瑜有限公司
& OddThe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