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聲政醫師表示,根據國民健康署所發布的台灣地區癌症登記年報,每年約有2200名新診斷病例和1500名死亡個案,患者大多數為男性(男女比高達16:1),食道癌為男性第6好發的癌病,尤其好發在50到60歲的中壯年男性,亦正是兩位名人的發病年齡。
曾有本土的研究指出吸菸又喝酒,罹患食道癌的機會是未曾吸菸和喝酒者的20倍;若針對同時有喝酒及嚼食檳榔習慣者,罹患食道癌的機會為不具有此兩種習慣者的31倍;若同時有菸、酒及嚼檳榔者其罹患食道癌的機率為沒有這三種嗜好的人的79倍;因此,強烈建議大家抽煙、喝酒、檳榔的習慣能戒則戒之。
食道癌的發生初期因食物尚能通過,通常沒有明顯的症狀,晚期時,食道腫瘤持續變大造成管腔狹小阻塞,而出現吞嚥困難症狀。在臨床上,90%以上食道癌的病人最早發現的症狀為吞嚥困難以及體重急速減輕,大多數病患在吞嚥時,會感到食物卡在喉部至上腹部之間,症狀還包括吞嚥疼痛、食物逆流、心窩灼熱感(胃酸逆流)、胸骨後面疼痛或上腹部疼痛,若持續出現上述食道癌症狀,建議立即至腸胃科或耳鼻喉科等相關科就診。
食道癌的預後不佳,最主要原因是不容易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多數病患就醫確診時往往已是局部晚期或已有遠端轉移。台灣食道癌的平均五年存活率僅12-15%,僅稍高於十大癌症中預後最差的肺癌(五年存活率10-13%)。食道癌五年存活率分別為第一期60~70%、第二期40%、第三期20%、第四期小於5%。因此,民眾若有疑似食道癌的症狀需儘早就醫,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以提升食道癌的控制率與存活率。
食道癌的高危險因子有下列數種: 抽煙、喝酒、檳榔、含亞硝胺之食物(醃漬、煙燻食物)、過熱的飲食、食道曾受腐蝕傷害、食道弛緩不能(吞嚥功能疾病)、肥胖、胃食道逆流等等。
吳聲政醫師又表示,「預防重於治療」是任何疾病的不變原則,在預防食道癌方面,為了要避免上述的危險因子,再次提醒澎湖鄉親,少吃太燙熱之食品,保持不抽菸、不喝酒及不嚼檳榔更可預防多種癌症的發生。另外,平日多吃蔬菜、水果、含維他命C食物等,可以降低食道癌的發生。只要吞嚥感覺到異常,若超過兩週仍未消失,即應儘快就醫,以便釐清病因獲得正確治療。
△三總吳聲政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