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山認為,旅遊處活動推廣應該要有多元思維,而不只是押寶在花火節上,形成過度依賴的枷鎖,若旅客不買單,縣府花再多錢加碼都毫無意義,並建議旅遊處能嘗試透過獎勵旅行社模式,同時傾聽業者、民間意見,發展多元澎湖旅遊模式。
陳海山表示,陳處長擔任旅遊主管有相當長時間,對於政策利弊一眼便知,但很多政策都陷入公務員無奈窘境,只能依照上級命令辦事,但此種做法卻又背離了自己專業性,他希望旅遊處長能回歸本心,縱使丟官又如何。
他強調,明年花火節編列5000萬,後續又加碼2000萬,秋冬可能又追加4000萬消費券,以及包機4800萬,光是這些項目加總,旅遊處預算就高達上億元;陳海山認為,這些預算得來不易,若旅遊處真心覺得花火節有必要延長嗎,若是可行,為何不將花火預算及萬冬遊補助預算合併來投入全年度花火施放,打造未來月月都放煙火,他試問陳處長這種作法可行嗎。
旅遊處長陳美齡坦言,花火節已經舉辦23屆,對澎湖旅遊有一定目的性,也能提前旅遊旺季開跑,但若要一整年施放,他不認為是可行方案。
陳海山說,澎湖放煙火如果能增加旅遊人潮,人數早就翻倍,既然遊客不買單,暑期加碼放煙火又有何意義,何況全台灣旅遊市場不只有澎湖,國內同時期也不乏舉辦大型活動、國外也有各自旅遊亮點,反觀澎湖若不從根本景點提升,只專注在花火施放,對照外界更炫麗的花火活動,澎湖其實是小巫見大巫。
陳海山指出,與其都要花錢推動觀光發展,縣府為何不做到讓遊客心甘情願來澎湖旅遊;同時他建議將暑期加碼的2000萬煙火經費,可以改變作法,嘗試透過「獎勵旅行社」方式,來帶動澎湖旅遊市場,讓旅行社自主推廣澎湖旅遊,達成一定目標值,由縣府頒發獎勵金,這些旅行社從顧客身上賺錢外,還能賺到政府獎勵金,絕對會積極攬客為澎湖帶來人潮,若是方法可行,未來或許不放煙火,澎湖旅遊人數仍能穩定成長。
陳海山強調,提供建議方案是希望縣府思考更多元旅遊推廣模式,而只依靠花火加碼,同時希望旅遊處能多傾聽業者意見、甚至可以將議題拋出來與民眾互動,汲取更多不同意見來做成旅遊推廣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