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毓仁質疑,一個只是4800萬的包機數字,未來交給旅行社操作鄉親能夠搭的到飛機嗎;他強調,一個縣政治理不應該沒有完善的計劃書,在沒有完善的配套前,不應該情勒議會。議會必須回應民眾期待,提出關鍵質疑與監督,並質疑縣府提出政策不請處長回答,反而是先畫口號、先喊計畫、先要錢!
陳毓仁說,依照治理制度遵循初衷,應為「規劃完整、提案、審查、執行」,但澎湖縣政府卻要議會先行通過預算,再回去想要怎麼執行政策,這等於叫議會開了張空白支票。
陳毓仁提出四大疑問:包機班次是否談妥?優先機位如何定義?優先提供澎湖居民如何界定?規範在哪?4800萬元的計算基礎在哪?這些問題至今縣府都還沒有答案!
陳毓仁強調,縣府只要提出完整計畫、數據公開、效益明確,議會一定去評估與支持,但如果只是要議會淪為橡皮圖章「預算先過、細節以後再談」,那叫做不負責任,而不是施政。
陳毓仁說,澎湖的交通,不應該是政治績效的工具,也不應該讓民眾每逢返鄉、就變成搶位求運氣。這等於是以澎湖的交通需求與鄉親的期待作為籌碼,逼迫議會替未充分說明的政策背書,這種做法既不負責任,也傷害民眾對政府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