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日報提供澎湖每日在地新聞、時事專欄評論、縣政新聞、專題報導、旅遊動態報導、夾報、印刷服務等!

熱門文章

自動輪播廣告(下小)橫式選舉3欄
自動輪播廣告(上小)橫式選舉3欄
自動輪播廣告(中小)橫式2欄
自動輪播廣告(中小)橫式1欄

英國燈塔工程師後裔蒞臨澎湖 重現「照亮澎湖航海路」韓德善傳奇

【記者莊惠惠報導】澎湖縣政府舉辦「澎湖世界遺產潛力點海洋文化永續發展國際學術交流研討會」,特別邀請英國知名工程師大衛・馬爾・韓德善(David Marr Henderson, DMH)的曾外孫女費莉希蒂・索默斯・伊芙(Felicity Somers Eve)遠道來澎,親自帶來珍貴的西嶼燈塔(漁翁島燈塔)設計手稿輸出圖件,致贈予澎湖縣政府,由縣長陳光復代表接受。

陳光復在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主任秘書張祐創、澎湖縣政府文化局長陳鈺雲及國立澎湖科大學于錫亮教授、林妤蓁助理教授與燈塔古蹟保育研習實踐研究群創始人景祥祜教授、燈塔古蹟保育研習實踐研究群學科技協會顧問謝鶯興教授、香港城市大學何舟教授等人陪同下,接下這份跨越百年的歷史珍藏。他表示,這不僅是一份珍貴的圖件,更是中英兩地航海文明再次交會的重要見證。

陳光復感謝費莉希蒂・索默斯・伊芙遠道而來,帶來極具歷史意義的手稿圖件,也深切緬懷其曾祖父韓德善對台灣海峽航行安全的卓越貢獻。韓德善以專業與遠見,為東亞航海安全奠定基礎,照亮了一代又一代澎湖人的航海之路。

他同時感謝景祥祜教授長年投入燈塔文獻蒐集與實地研究,從走訪世界各地到推廣航標文化,景教授不僅是燈塔文化的實踐者,更是促成此次珍貴交流的重要橋樑。

陳光復指出,西嶼燈塔不僅是航海安全的重要地標,更見證了澎湖作為海洋文明交會點的歷史價值。最後,他感謝國立澎湖科技大學觀光休閒系林妤蓁助理教授及其團隊,促成本次研討會順利舉行,讓國內外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海洋文化的永續發展,也讓更多人認識澎湖在全球航海史與石滬文化中的關鍵地位。

西嶼燈塔(漁翁島燈塔)位於澎湖縣西嶼鄉外垵村岬角,是臺灣與澎湖地區的第一座燈塔,奠定了近代燈塔制度的基礎。最早建於 1778 年(清乾隆),為官民合資興建七級八角礱石塔,名為「西嶼浮圖塔燈」,為當時航海者的重要指引。隨著航道發展與安全需求,於 1874 年(清同治)至 1875 年(清光緒)間重建為現今的西嶼燈塔(漁翁島燈塔),並採用當時最新的四等旋轉透鏡與霧炮設備。

西嶼燈塔(漁翁島燈塔)這座新燈塔的誕生,與英國工程師 韓德善(DMH) 密不可分。自 1872 年起,他多次親赴澎湖西嶼,實地考察舊西嶼塔燈(西嶼浮圖塔燈)及其附屬建築,詳實測繪塔身、燈籠與燈器結構,指出設計缺陷並提出改良方案。他將調查報告呈交時任大清皇家海關總稅務司赫德(Robert Hart),成為近代燈塔制度轉型的重要依據,讓航行安全邁入現代化。








▲英國燈塔工程師後裔珍貴的西嶼燈塔設計手稿輸出圖件,致贈予澎湖縣政府,由縣長陳光復(右四)代表接受。

▲景祥祜老師(左一)長年投入燈塔文獻蒐集與實地研究,從走訪世界各地到推廣航標文化。

▲「澎湖世界遺產潛力點海洋文化永續發展國際學術交流研討會」在澎湖。

▲英國知名工程師大衛・馬爾・韓德善的曾孫女 費莉希蒂・索默斯・伊芙。


隱私權保護政策  新聞授權規範
Copyright © 澎湖日報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澎湖日報 & 瑋瑜有限公司
& OddThe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