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小瑜報導】海洋委員會推動「海洋文化領航計畫」,致力於鼓勵各界藝文團隊以創新方式詮釋臺灣與海洋的深厚連結,豐富在藝術及生活中展現海洋文化的各種可能。由澎湖縣政府文化局辦理的「澎湖海洋藝識學苑計畫」,除了邀集三位澎湖藝術家呂嘉萍、莊勝凱以及黃翰柏,更以燈光整合社區閒置空間、歷史建築、人文信仰場域與居民生活環境。
文化局陳鈺雲局長表示: 「小赤村雖然是澎湖少數不靠海的村落,但居民的生活環境仍與海洋息息相關,例如牛舍、菜宅與民居還是以硓𥑮石為建材;本次在小赤村28號倉庫展出〈再見!小赤潺〉呈現的則是小赤村農漁工具,訴說著村莊與海緊密的顯性關係」。
《2025年大風吹生活節-小赤大地》今年已來到了第二屆,並以「水」為策展主軸,匯聚文化部、海洋委員會、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及本縣多項文化計畫成果,從水文環境、人文活水到社區路徑,讓村落轉化與自然共鳴的戶外美術館。
「澎湖海洋藝識學苑計畫」所邀請的駐地藝術家之一--呂嘉萍,選定呂氏宗祠為創作空間,她以〈觀雲 逐潮〉講述傳統女性的島嶼生活,作品以「雲」為造型,敘述島嶼生活觀雲層、讀天氣的日常。新媒體藝術家黃翰柏將〈林間潮汐〉作品安排於小赤林地呈現,以他擅專的空拍攝影融和自小於澎湖的生活經驗,將小赤村高聳的林間及澎湖廣袤的海域影像交織出真實又陌生的視聽感官。「小赤蟬的一生」展出莊勝凱〈海底吹過來的風〉,巧妙運用硓𥑮石舊牛舍空間,四面八方傳來澎湖所採集的聲音,形成特殊的敘事方式。這三件藝術創作源自於澎湖海洋文化,每位藝術家以藝術領域及關注的議題,讓觀者從陸(呂嘉萍-潮間帶)、海(莊勝凱-水下)及空(黃翰柏-鳥瞰)三種視角感受澎湖豐沛的藝術泉源。
除了藝術家所帶來精湛的作品,由各社區發表的展果展示同樣也展現澎湖文化底蘊,歡迎民眾於11月1、2日,下午2時至5時感受小赤村下午的陽光;晚上6時至8時欣賞村莊夜晚的靜謐與蟲鳴。更多訊息請查詢澎湖縣政府文化局網站或FB粉絲專頁。
▲呂嘉萍〈觀雲 逐潮〉2025/紙纖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