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以「水下文化資產」為起點,呈現人類與海洋互動的歷史證據,涵蓋航海技術、貿易網絡、信仰傳統與地方生活。本計畫(113~114年度「澎湖水下文化資產藝術創作暨教育推廣活動計畫」)透過藝術轉譯,將專業研究成果轉化為公共理解與共享記憶,期待引發更多社會大眾對於水下文化資產的關注與珍視。
開展暨志工培訓課程
10月5日開展當日上午9點,將舉辦「海中有光─澎湖水下文化資產推廣志工培訓講座」,歡迎各單位志工、一般民眾現場報名參加。參展藝術家劉致宏將分享他在三屆馬祖國際藝術島駐村,以及來到澎湖花宅、赤崁創作的經驗,帶領民眾思考島嶼生活與海洋文化的連結,並呈現藝術如何成為串聯海島、港口之間歷史文化交流的橋梁。隨後,由策展人陳英豪導覽展場,說明各展區的故事脈絡,如何呈現水下文化資產與澎湖生活的交織關係。
此課程亦作為水下文化資產推廣志工的培訓,希望讓參與的民眾未來能成為展覽的導覽推廣夥伴。同時,文化局也邀請縣內各級學校代表出席,規劃成立「澎湖水下文資教育推廣聯盟」,將展覽成果延伸至校園,讓孩子們從小認識並珍惜澎湖的海洋文化。
赤崁走讀活動
作為展覽的教育推廣延伸,文化局規劃了「夕照的赤崁」聚落走讀活動。10月5日(日)下午15:30,參與民眾將先於澎湖開拓館參觀特展,再搭乘巴士前往赤崁村,由導讀人張宗雁、陳英豪帶領,走訪龍德宮、張百萬故居、水仙宮舊址、虎坑口、後壁宮、探海路等重要文化地景,透過聚落走讀理解沈船文物與聚落生活的歷史連結。
此次走讀活動限額30名,採線上報名,額滿為止。線上報名表單:https://reurl.cc/jrjnzL
▲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