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區漁會助力海廢創作讓服務對象看見生命風景起源與發想來自漁會顏德福總幹事,他期待透過海廢讓服務對象可以製作出獨特的作品,既可做環保又讓服務對象有成就感,顏德福總幹事表示,漁會在推動產業發展之餘,也希望回饋在地、照顧弱势。
李佩華是澎湖本土貝殼創作手藝老師,此次以簡單、安全的基礎技法,教大家利用石頭當底,以貝殼黏出自己創意的時鐘,教授學員獨力完成作品。
天主教惠民啟智中心在澎湖服務近41年,一直支持服務對象及其家庭、秉持為服務對象找到無限可能及潜能。中心一直以來為服務對象規劃多元的課程與學習,並期待透過這些活動的參與可以增進他們的能力與自信,提昇服務對象相關工作技能,期透過這些過程養成讓服務對象可以融入社區生活建立自信。
這些年中心為服務對象規劃不同的作業活動,透過這些作業活動培養自主性與獨立性,也讓服務對象了解「參與」的意義,讓他們透過自己實地去做找到自我價值與肯定。
顏德福指出,惠民啟智中心的每一位學員,都是一個家庭深切的牽掛。我們希望籍由海廢文創商課程讓海廢能透過循環經濟來減量並減輕其對海洋的污染,同時也希望通過培養學員生活賞用技能,減輕其家庭經濟與心理壓力。就因這份心讓服務對象在課程中讓海廢變成獨一無二的作品,期待您和我一起與服務對象一起看見美麗的風景讓海廢成寶。
▲透過海廢創作,培養惠民院童一技之長。(莊惠惠攝)
▲院童創作貝殼石鐘。(莊惠惠攝)
▲院童創作貝殼石鐘。(莊惠惠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