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蝶老師致詞表示,伊隆・馬斯克,這個名字現在幾乎等同於「創新」與「瘋狂」。他是特斯拉的執行長、SpaceX 的創辦人,也是腦機接口、隧道交通、AI科技的推動者。但你知道嗎?這個改變世界的人,其實是一個從小就不被看好的「怪小孩」。
馬斯克出生在南非。他從小就沉迷閱讀,一天可以看完兩本百科全書。他不擅長社交,也不會打球,常常被同學霸凌,有一次甚至被打到住院。他的童年孤單又痛苦,但他有一個超能力:想像力與不放棄的決心。
12歲那年,他自己自學寫程式,設計了一款小遊戲賣給雜誌,賺了人生第一筆錢。這對別人或許只是一筆零用錢,對他來說,卻是一個訊號:「我可以靠頭腦創造改變。」19歲,他離開南非,隻身飛往加拿大,後來進入美國的名校學習。他的夢想是什麼?不是賺錢,而是:「讓人類成為多星球物種,避免文明毀滅。」
你可以想像嗎?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跟你說:「我要把人類送上火星。」你大概只會笑他瘋了。但他沒有放棄。他先創辦了Zip2(類似現今的Google Map),後來又創辦了X.com,也就是現在的PayPal。這些企業成功後,他賺到第一桶金。很多人以為他會退休享受人生,但他反而把幾乎所有的錢都砸進了兩件「會破產」的事情:SpaceX:我要自己造火箭,把人類送上太空。
Tesla:我要讓全世界開上電動車,拯救地球氣候。聽起來很偉大,但現實非常殘酷。SpaceX初期連續三次火箭試射失敗,第4次再失敗,公司就會倒閉;Tesla 一度接近破產,幾乎發不出薪水。他甚至借錢付房租,把最後的錢放在員工薪資上。朋友勸他:「你有錢又有名了,為什麼還要冒這些風險?」
他只說了一句話:「如果事情真的值得去做,那就值得冒險到底。」第四次試射成功了,NASA簽下合約,SpaceX撐了下來。Tesla也慢慢翻身,如今市值超過千億美元,全球都在開電動車。而馬斯克,正一步一步,把人類送上火星的夢實現中。
這個故事教會我們什麼?成功,不一定要聰明,但一定要:敢想、敢做、敢堅持到底。馬斯克不是超人,他只是選擇了相信自己,不在意別人怎麼笑他,而是問自己:「如果我不去做,那還有誰?」你也一樣,或許你現在也覺得自己不夠好、資源不夠多、身邊沒有人相信你。但你只要記得--真正能改變世界的人,從來都不是被看好的那一群,而是願意堅持夢想,不怕失敗的那一個。下一個瘋子,也許就是改變未來的英雄。你,準備好了嗎?
△澎湖海事輔導室葉蝶老師題目「從南非小孩到火星夢想家:馬斯克的故事」,師生參加。(嚴光澎攝)
△澎湖海事進行晨間心語在該校司令台前廣場舉行。(嚴光澎攝)

△澎湖海事進行晨間心語在該校司令台前廣場舉行。(嚴光澎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