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日報提供澎湖每日在地新聞、時事專欄評論、縣政新聞、專題報導、旅遊動態報導、夾報、印刷服務等!

自動輪播廣告(右)橫式1欄
熱門文章

自動輪播廣告(下小)橫式選舉3欄
自動輪播廣告(上小)橫式選舉3欄
自動輪播廣告(上小)橫式1欄
自動輪播廣告(上小)橫式2欄

委託海洋大學進行研究追踨 顯示種苗放流對漁業復育有效益

【本報訊】本縣水產種苗繁殖場近年來針對本縣經濟性魚、蝦、蟹及螺貝類等漁業資源進行海域復育,期減緩漁業資源下滑的問題,為了評估放流成效,本(113)年度委託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漁業資源復育團隊利用基因標識技術辦理放流績效評估,針對來自本縣海域捕獲的191尾黃錫鯛樣本,利用過往建置的基因資料庫進行比對與分析,發現最高有3成左右的漁獲可能來自過去的魚苗放流,顯示魚苗流對於復育漁業資源確實有其正面的作用。

農漁局表示,為了增進本縣漁業資源,種苗場於本年度在西嶼橫礁、湖西中西、望安及七美等海域放流了超過20萬尾體長5公分以上的黃錫鯛魚苗。這些魚苗需要1至2年的成長時間,才能達到漁獲的適宜體長,研究團隊運用水產資源模型進行推估顯示,本年度放流的黃錫鯛魚苗在未來4年間可能帶來高達30公噸的漁獲量,並創造超過2,000萬元的漁業產值。

海大團隊李宏泰助理教授表示,團隊初步利用基因檢測所得的漁獲數據來自放流比例並不是固定不變,其結果可能受調查的時間、地點、作業漁法以及漁獲體長的影響,研究團隊會持續擴大漁獲樣本的採集規模與範圍,全面且有效地了解漁獲來自放流比例。另水產資源模式評估方式,亦未考慮氣侯變遷及漁獲壓力等變動因素,所推估未來4年期漁獲產量及產值,會與實際的情況有所差異。

農漁局表示,復育海洋資源的成效並非短期即可顯現,為確保漁業資源的永續經營,實施種苗放流後進行中長期監測至關重要。另呼籲本縣海域體長未滿九公分的臭都魚、青嘴龍占、嘉鱲、黑鯛、黃錫鯛、黃鰭鯛、瑪拉巴石斑、玳瑁石斑、擬青石斑、白點石斑、密點石斑、褐石斑、橫紋鱠、老鼠斑、七星斑、奧奈鑽嘴魚等16種魚苗禁止採捕、販賣或持有,敬請民眾以行動支持漁業資源復育,讓漁業資源得以永續利用。
 





隱私權保護政策  新聞授權規範
Copyright © 澎湖日報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澎湖日報 & 瑋瑜有限公司
& OddThe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