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課程注重素養導向設計,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例如透過「抹果醬吐司」的情境引導,讓抽象的運算思維變得具體易懂,並搭配機械手臂裝置及多模態學習素材,如簡報和學習單等,激發學生的探索與反思能力。負責授課的李靜芳老師表示,推廣運算思維需要創新與變革,本次課程融合挑戰性與趣味性,讓學生得以提升科技與英語能力,並從課程互動中展現出超乎預期的創意與想像力。參與教學的賴美齡老師也分享了她的感動,學生雖然平日較少接觸高階科技,但在課堂中卻能迅速掌握機械手臂操作與指令設計,展現出敏捷的學習能力與對科技的熱情,證明此類跨領域課程有助於進一步激發孩子的潛能。
在這次合作中,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共同參與課程規劃與教學,其中,課程經過多次教學模擬及實際行動,活動當天也依據馬公國小高年級的20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調整,透過即時調整教學策略,幫助低年級學生逐步掌握邏輯思考的序列性。
馬公國小王文瑞校長對此次活動給予高度肯定,並表示未來將機械手臂課程融入學校的數位生活校訂課程,以延續課程效益,讓學生在學習運算思維的同時,更深植保育海洋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運用機械手臂之運算思維課程」引入校園。
▲馬公國小攜手師大推動永續教育。
▲馬公國小攜手師大推動永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