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軍總醫院澎湖分院小兒心臟科吳柏緯醫師表示,可以先認識正常的心臟結構:正常的心臟位於胸腔的左側,由心臟中間的牆壁,也就是心房與心室中膈分成左、右心房及左、右心室。一共有上下左右四個房間。心臟就像有一個幫浦,功能是回收身體上下腔大靜脈回來的血液,將血液由右心房送到右心室,再轉送到肺動脈,經由肺泡的微血管交換氧氣後,得到充滿氧氣的血液,再由肺靜脈輸送到左心房,再從左心室收縮後打出去到主動脈,來供應全身的需要。
心臟之所以可以正常跳動,還要仰賴一個電傳導系統來刺激心臟肌肉受縮,就像一個機器要運作,需要電線供電,這條電線線路出問題,心跳就有可能出現太快或太慢的狀況,就是所謂的心律不整。
吳柏緯說,據統計,大約在每一千個出生嬰兒中,就有七至十個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其中以心室中膈缺損最多,心房中膈缺損次之,其次為開放性動脈導管、法洛氏四合症、肺動脈狹窄和大血管轉位等等。先天性心臟病的種類很多,無奇不有,以上只是較常見者,此外更有合併兩種或三、四種以上的異常一起發生的,此種情況通常稱之為複雜的先天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的診斷需要靠病人的臨床表現以及最重要的心臟超音波檢查才能夠確認心臟的構造有哪些異常。
為何會發生先天性心臟病?目前在醫學上還無法確切了解其病因。只知道可能是綜合環境和遺傳的因素造成的。環境方面有放射線照射、病毒感染、藥物服用、荷爾蒙及母親的糖尿病、高齡產婦等;遺傳方面如基因或染色體的異常。先天性心臟病可因其種類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症狀。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有:心臟衰竭,包括心臟擴大、肺水腫,心跳呼吸加速和肝臟腫大。發紺,也就是唇色和四肢末梢的發黑發紫,這通常因為是到肺部行氣體交換的血液過少所造成的;但也有肺血流增多卻仍然發黑者,例如大血管轉位或全肺靜脈回流異常。因此,先天性心臟病,有的只會表現心臟衰竭的症狀,有的只會發黑,有的卻兼而有之。但是,更有許多輕微的心臟病在臨床上一點症狀也沒有。
除了先天性心臟病以外,兒童最常發生的後天性心臟病就是川崎氏症,這種疾病的診斷需要有經驗的兒科醫師,詳細詢問病人的臨床癥狀以及身體檢查的發現才能夠診斷,這種疾病好發在亞洲人身上,所以被日本的川崎醫師發現並發表在國際期刊上。若是小孩出現結膜發紅,出現草莓舌,四肢水腫、頸部摸到單側有腫大的淋巴結、身上出現多型性的紅斑,最重要的是高燒超過五天等症狀,才能判斷。這是一種全身血管發炎性疾病,在心臟超音波檢查下,有時候會發現心臟的冠狀動脈擴張或是形成冠狀動脈瘤,萬一出現這些現象,就必需交由小兒心臟科醫師做後續追蹤跟治療。
至於胸悶、胸痛、心悸、心跳忽快忽慢、忽然昏倒或是聽到心雜音等,也是成長期兒童容易出現的主訴,若有上述這些症狀,也可以來小兒心臟科醫師的門診尋求幫助,醫師會幫助病人及家屬釐清問題,找出背後可能的問題,減少不必要的擔心害怕,並做出最適當的處理。
三總澎湖分院這邊,目前有一位固定的小兒心臟科吳柏緯醫師駐診,另外有兩位從本島來支援的小兒心臟科醫師,黃劭威醫師與徐萬夫醫師,都曾在醫學中心受過專業的兒童心臟科訓練,可以在門診時視病情需要執行心臟超音波檢查,請鄉親可以參閱澎湖三總的門診表,選擇禮拜五的兒童心臟科門診帶小朋友來就診,希望可以幫助病人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小兒心臟科吳柏緯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