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砂砱」就是死亡珊瑚的骨骼,目前在澎湖潮間帶堆積的量,超過9000萬噸,因為海浪,潮流或機械力破壞,運輸等逐漸堆積,當砂砱阻礙了航道,或讓原本有很多孔隙的海洋棲地,被填平塞滿,就會造成行船阻礙或海洋生態多樣性的阻礙;每次颱風或季風,砂砱逐漸堆積在迎風面造成沿岸高低差別的變動,影響澎湖人親海活動。縣府說,這些問題勢必要解決,如果只是做移地堆置,對於每年堆積的砂砱,不是最終處理,縣府的解方是在地去化,大量利用,甚至做成能使用的民生用品,文具和建築材料。
陳光復表示,砂砱長年覆蓋潮間帶,已經影響海洋生態環境,潮間帶砂質化面積逐步擴大,魚蝦貝類棲息空間被壓縮,連澎湖特有種小章魚都快看不到了。縣府已責成專案小組,將逐步進行清淤在地去化再利用,一方面創造在地就業機會,另一方面解除困擾的砂砱堆積問題。
縣府表示,澎湖縣力拼2040淨零排碳,朝清淨家園邁進,減少製造二氧化碳,達成節能減碳的目標、砂砱就地處置才是最佳方法,有效的將廢棄物資源化。目前國內的運用很廣泛,包括布料纖維清潔劑工藝用品,蔬果清洗,或研發成高經濟價值的生技產品及保養品。
△潮間帶砂砱遍佈長年佔據海洋棲地,陳光復:清淤去化循環資材再利用。(黃瓊蕙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