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定古蹟媽宮城隍廟111年6月啟動本次修復,歷時約2年。澎湖縣政府文化局配合媽宮城隍廟補運民俗文化傳承之際,宣導民眾文資保存意識。透過本次修復工程及彩繪修護的進行,有助於延續廟宇建築生命周期,傳遞媽宮舊城區有形文化資產之宮廟建築結構與傳藝等無形文化價值。
透過本次彩繪工程經驗分享,提升民眾文資保存意識,傳習媽宮舊城區有形文化資產之宮廟建築結構與傳藝等文化價值。「補運」是民俗信仰活動,農曆六月一日的清晨,民間普遍認為是「開天門」的日子,人們會前往廟宇祭拜,希望能消災祈福、改善運勢、平安順利。
農曆六月六日,即為所謂的「半年節」、「天貺節」,此日的澎湖馬公城隍廟補運是當地重要的民俗活動。在半年節,人們會將紅湯圓煮熟後敬拜,期許上半年的保佑,同時祈求下半年能夠順遂平安,達成消災祈福、改運的目的。補運活動不僅是一種傳統民俗,也承載著人們對吉祥平安及幸福美好生活的期盼與祈願。近年除了湯圓外,糯米飯(甜米糕)、紅蛋、荔枝和龍眼也都可以列為敬拜補物。
7/10(三)為農曆六月五日,當天下午6時起將於澎湖馬公城隍廟舉行「補運平安祈福」的補運活動,為使參與民眾在理解民俗文化的背景後,建立對在地更深層的認同,文化局特聘請此次修復彩繪師負責導覽解說,以傳習媽宮舊城區有形文化資產之宮廟建築結構等無形文化價值,同時讓媽宮城隍廟歷史及補運民俗得以延續傳承。
△媽宮城隍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