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國際生命線台灣總會、衛福部1995生命線品質提昇計劃,延續112年由總會與臺灣心理治療個案管理學會合作,在全國各縣市辦理將近20場的生命線助人經驗交流會議。生命線站在守護心理健康的第一線,承擔著「長時間反覆地陪伴孤單的人們」;這份堪稱自殺防治最沈重的工作項目。我們多次思考這樣的陪伴代表的意義是什麼?或者,當我們了解意義後,該如何保持熱情與維護協談品質呢?面對「每天每次重複想要死亡、無意願改變、無目標漫談的個案」,我們究竟要帶著什麼樣的態度、認知或主題繼續下去?
第五場由林群醫師、蔡榮裕醫師(澎湖實體和線上)。我們討論的起點是基於,這是心理的真實,無一助人者能避免,那麼如何自處呢?尤其是最好從聽到他人的困局,就會想要「避之而違恐不及」的心理真實出發,而不是假設能做到可以完全不帶偏見的,聽電話另一端傳來的聲音裡,孤單有著豐富複雜且多層次的情感。
由林群醫師做主軸,談論我們的主要參考資料,Salman Akhtar談論邊緣型個案。林醫師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了在面對這些個案群時,如何讓自己可以撐得住,而不被太挫折?雖這是很不容易的事。林群醫師在最最後也介紹的辯證行為治療(DBT)。
對蔡榮裕醫師和林群醫師,以及其它四堂合作的醫師來說,我們如何來說明這些,看似被當做「只是陪伴」的做為和不做為裡,是有著待探索和說明的專業在裡頭。也就是在生命線1995的經驗裡,是隱涵著早就存在的,處理人的孤單的某些穩定因子待探索。以及如何意識化這些可能被自己看輕的工作裡,有著我們要專業化的「心理治療個案管理」的知識隱藏在其中?
日前晚上三個小時在救國團青年活動中心禮堂舉行,雖然有了這些具體的技藝的討論,並不必然就是可以馬上改變個案,但希望可以因此而讓各位志工更了解,在這些難題裡,陪伴對於個案的深層意義,以及對個案的實質協助。醫師經驗交流的脈絡為基礎,為生命線規劃與辦理專業且細緻的課程,讓我們在守護生命的路上彼此陪伴扶持。
△國際生命線台灣總會陳萱佳主任致詞,林群醫師和蔡榮裕醫師來澎湖生命線1995的研討會,社團法人澎湖縣生命線協會李文祝理事長參與。(嚴光澎攝)
△澎湖生命線的志工們在救國團青年活動中心禮堂現場參與。(嚴光澎攝)
△澎湖生命線的志工們在救國團青年活動中心禮堂現場參與。(嚴光澎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