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日報提供澎湖每日在地新聞、時事專欄評論、縣政新聞、專題報導、旅遊動態報導、夾報、印刷服務等!

自動輪播廣告(右)橫式1欄
熱門文章

自動輪播廣告(下小)橫式選舉3欄
自動輪播廣告(上小)橫式選舉3欄
自動輪播廣告(上小)橫式1欄
自動輪播廣告(上小)橫式2欄

馬糞海膽放流與人工繁養雙管齊下 資源增裕

【記者莊惠惠報導】馬糞海膽因人為濫捕,出現族群滅絕危機,去年澎湖縣宣布突破完全繁養技術,育苗提供養殖業者繁養,並修法養殖馬糞海膽可全年上市。農業部水產試驗所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23日放流殼長2公分以上之白棘三列海膽共計約2萬顆,雙管齊下復育馬糞海膽。

馬糞海膽正式稱為白棘三列海膽又稱花膽,為毒棘海膽科,棲息於水深10公尺以內的淺水域,是維持珊瑚和藻類之間平衡的關鍵,更是海洋生物鏈重要一環。馬糞海膽廣受饕客的喜愛,是許多夏季澎湖遊客的必吃美食。在過度採捕下,海膽也難再扮演著維持珊瑚和藻類間平衡的關鍵角色了。

澎湖地區自2007年開始管制白棘三列海膽的採捕,可採捕期也從原定每年5/16-8/31,縮減至每年的7/1-8/31,最小體長限制為8公分以上,但管制措施只制定禁捕期及採捕大小,卻未進行總量管制和確實嚴格執法,長久下來,野外海膽的數量銳減,現存數量已不足以支撐族群的繁衍成長。

澎湖中心長期以來積極透過人工繁殖與培育馬糞海膽,並選擇適合的海域棲地放流,期望資源回歸海域後能充實族群數量,並透過適度的保育措施使漁業資源生生不息。同時也考量產業利用需求,輔導業者生產種苗、育成、肥育飼料開發及投餵策略研析,期待能以人工養殖個體提供市場需求,減少人為採捕。

根據水試所近兩年對銀塔鐘螺及水晶鳳凰螺的調查研究,顯現出於野外捕撈個體至少有30%來自於放流種苗,顯示海域放流對增裕漁業資源具有正面助益。而本次馬糞海膽放流,澎湖中心掌握了放流個體大小(大於2公分)、合適的放流棲地與正確的放流時間等有利因素,資源增長效果將可樂觀期待。





△馬糞海膽稚膽以大型海藻為主食,圖片中的海藻為石蓴,是澎湖海域春夏季常見的藻類。

△馬糞海膽放流。


隱私權保護政策  新聞授權規範
Copyright © 澎湖日報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澎湖日報 & 瑋瑜有限公司
& OddThe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