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30年代以來,全球的海草數量持續在減少,並以每30分鐘1個足球場的速度在流失,消失海草的面積已達30%。為彰顯呼籲全球保護海草床的決心,聯合國將海草生態系統在2020年納入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和生物多樣性公約(CBD),為確保生物多樣性存續並防止海洋環境劣化,將3月1日訂為世界海草日(World Seagrass Day),旨在提高人們對海草床生態系統所面臨威脅的認識,推動和促進海草修護與養護,進而藉此加強生態環境的保育與重視。
水試所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簡稱澎湖中心)為國內最早投入海草床修復與保育研究的單位,最早始於103年以改良海草移植的根狀莖法,在澎湖通梁淺坪海域種植了60平方公尺的海草,迄今所移植的海草已增長近50倍;在此期間也陸續於重光及虎井等海域進行海草床修復,並於111年於重光海域協助澎湖縣政府劃設臺灣首次以復育海草為目的的保護區,不僅增裕漁業資源,對提高海洋生物多樣性也具有正面效益。
澎湖中心主任謝恆毅表示,為擴大海草復育的效益,水試所也將於今年與中國信託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信金控)合作辦理海草復育及推廣。中信金控為全臺第一家加入TNFD(自然相關財務揭露工作小組)及遵循其框架v1.0版發行自然相關財務揭露報告書的企業,並長期關注自然與生物多樣性議題,透過與澎湖中心合作及參與相關活動,進一步對自然環境產生實質貢獻。同時也邀請社區共同參與海草復育與水產種苗放流,提高放流成效和凝聚社區對海草床保護的共識。同時為因應「2050淨零碳排」,澎湖中心也將與國立海洋大學及高雄科技大學合作,探討不同時期復育所形成的海草床增匯效益之差異。期能達到復育海草床提高生物多樣性、增裕漁業資源,甚至達到抵換碳匯之目的。
謝恆毅指出,海草是海洋環境中沉水性開花植物的統稱,分布於熱帶及亞熱帶的沿岸有光的淺水域,具有直立的枝葉及匍匐的地下莖不斷擴展延伸,整體的生態系稱為海草床生態系,是最具生產力的生態系之一。綿密的海草床植被為許多海洋生物極佳的棲息環境,是一些大型的海洋動物如綠蠵龜與儒艮賴以生活的重要棲地,也是魚類重要的育成場,和漁業資源動態有著密切關係。
謝恆毅說,依照地球碳儲存的形式,可分為不同顏色的碳。生長在濱海環境的植物體會從大氣中將碳吸收並儲存在海水的底土中,故有「藍碳」之稱。目前已被國際認定的海草床、紅樹林及鹽沼,是濱海沿岸重要的藍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