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愛鳥民眾已連續2022、2023二年於澎湖西嶼潮間帶發現一隻頭上套著黑項圈的黑尾鷗,當時雖動員農漁局、保育團體等人士前往試圖搭救,卻因澎湖冬季風大加上黑尾鷗體型過小,無法吹箭麻痺最終無功而返,令愛鳥人士不勝唏噓。
事隔一年後,近日又有愛鳥人士陸續於花蓮及台東出海口拍攝到二隻套著黑項圈的黑尾鷗,難道是去年澎湖的鳥兒飛到花蓮了嗎?消息一出再次引起關注,有人認為是去年澎湖的那隻,卻也有人發現按鳥齡推算應該並非同一隻!
根據澎湖縣野鳥學會研究調查組長鄭謙遜校長表示,仔細比對前年、去年及今年的照片,發現今年出現的這二隻黑尾鷗,應該不是同一隻。從體色來看,新發現的黑尾鷗應該是去年剛出生的幼鳥;花蓮溪出海口的黑尾鷗則應該已是二年的二齡鳥;澎湖的黑尾鷗今年應該已是三齡以上的成鳥。
有民眾因此懷疑,難道有人故意惡作劇,專門針對保育類黑尾鷗捕捉,套上專屬的黑項圈來做記號嗎?對此,鄭謙遜表示,理論上應該不會有愛鳥人士如此做,因為這樣會讓鳥兒受傷。至於為何陸續有多隻不同的黑尾鷗被套上黑項圈?可能是因為牠們的棲地處的海域有大量漂浮廢棄物,造成黑尾鷗不慎套入頭部,應是自己覓食時套入的機率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