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場分為暗展間及光展間,分別以沉浸式的「海上迷宮」及12米長的「捲軸畫」,邀請澎湖的藝術家們(湯惠文、蔡宛璇)將澎湖氣味與海上聲音聯想帶到現場,讓觀眾打開五感,體會不一樣的澎湖印象。此次展覽特別從外垵慈航寺借出三尊私有一般古物「西嶼浮圖燈塔石雕」供觀眾近距離崇仰2、3百年前的燈塔構件,為本展最特殊之處,祂們象徵科學與信仰合一的東方文化。另外澎湖國家風景管理處同名遊程活動「吉光遍嶼-澎湖燈塔光源遊記」,以及「島編有潮事」帶來的教育推廣系列課程,皆是認識澎湖燈塔與海島技藝的精選活動,歡迎民眾報名繳費參與。
在臺灣與澎湖之間,有一條狹長狀的海谷地形,其水色深黑如墨、波濤浪湧,為先民所稱「黑水溝」,因海象凶險,常有船難,在早期移民有著「十去,六死,三留,一回頭」之俗諺。澎湖的10月到翌年3月的時間是處於風信的季節,冬天風浪之大,影響船隻的安全及航行的安全。而風中帶著海水的鹽分形成水霧,俗稱「鹹水煙」;而春季時節溫差產生的大霧,更讓這片海域充滿危機。
燈塔,是維護航運安全的地文建築,建造在島嶼、岬角或海岸等地上。白天以明顯的高塔及鮮明的色彩為標誌,夜間則以特定的燈光為辨識。在暗夜汪洋中,航海中看見燈塔的光,意旨文明世界的到來,擺脫未知自然的恐懼。澎湖為90個島嶼組成的縣市,在群島周圍總共設置了6座燈塔。在臺灣36座燈塔中,澎湖佔總量之冠,並且有著全台最早的燈塔--西嶼燈塔。「吉光遍嶼」,象徵著澎湖的燈塔在海洋史上極為珍貴的篇章,為期10天的臺灣文博會,澎湖館邀請您化身成穿越百年的船舶,在歷史的長流中,尋找澎湖群島的「吉光遍嶼」。
△吉光遍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