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西鄉紅羅村擁有十口石滬,大多數在清朝時間己經存在,有的則是日治時期興建,其中,有三口石滬都是長 300 公尺以上的雙滬房石滬,而大滬石滬總長達 1375 公尺,為全澎湖本島第一大石滬,也讓學員相當驚豔,早期在器具有限之下,老前輩們完全是用雙手來築起這麼長的石滬真是不簡單。
隨後來到湖西天后宮走讀,蔡福松老師指出,天后宮迄今有近300年歷史,曾先後3遷5重建,每年都依俗辦理有光明燈、太歲燈、建醮祀旗、操營格界、遶境鎮符、香條、普渡、濟世祭改等慶典科儀。
湖西天后宮,主祀天上聖母「媽祖」,由「土地公宮仔」改 建,創建年代不詳,推估為清雍正年間,法師流派為閭山派。 澎湖地方文史工作者蔡福松根據〈民國 48 年調查表〉,在民國 91 年(2002 年)《中路仔福德祠重建落成碑記》一文中,留下 湖西天后宮乃初建於雍正六年(1728 年)的評斷。
最後一站來到花菜干人文懷舊餐館,花菜干在地深耕逾 20 年,以早期澎湖在地 50- 60 年之前生活飲食推廣成特色餐食,透過陳又新負責人長年保存下來的農家耕作器具、文物器皿,了解農業時期的人文生活習性及歷史文化。「花菜干」是澎湖早期家庭中常煮的一道菜,在經陳老闆的發揚光大,也讓大家對這一道菜更加深刻。
假日通常是文化局最多活動,洪棟霖局長在百忙中仍特別到場,更希望透過實地探訪走讀活動,讓民眾能更能深入了解不同時間興築,包括石滬工法及石滬修復技術,分享更多石滬面向,廟宇的歷史及地方的特色美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