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台灣博物館所典藏大象「阿沛」骨骼與「開館30年特展-耕耘」等2藝文特展,昨天上午由縣長賴峰偉、台灣博物館長洪世佑、馬公市長葉竹林、文化局長洪棟霖、美術家洪根深、議員蘇陳繡色、議員陳慧玲、林長興老師等共同剪綵後開展,賴峰偉亦頒贈感謝狀給蔡俊哲等13人,感謝捐贈古文物給文化局典藏。
洪世佑表示,台博館迄今有114年歷史,典藏有很多的人類、生物、地質、動物等,此次印度象「阿沛」骨骼首次對外展出,選在今天是春分節氣,配合二呆藝館「開館30年特展-耕耘」,讓民眾能看到、學到更多古生物知識,在博物館公共化政策下,未來會有更多的典藏巡迴展出。
賴峰偉表示,澎湖出土潘氏鱷魚化石、「澎湖原人」化石及火山夾層貝類化石,都是珍貴世界級化石,他期許透過博物館公共化,發揚澎湖自然史資產。
賴峰偉指出,澎湖化石館在108年爭取到文化部建築物整修經費,歷經2年時光,於去年完工,因此與國立臺灣博物館合作策畫「大象崛起」特展,展出戰功彪炳大象「阿沛」骨骼標本及介紹古生物知識,並特別呈現哺乳類動物大象的演化。
賴峰偉說,二呆藝館自1990年開館,因去年受到covid-19影響,將「開館30年特展-耕耘」延至今年開幕,展示趙同和有關「田園農耕」的藝術作品,以藝術史的角度,看到趙同和嚮往「勤耕雨讀」的文人生活。
文化局表示,澎湖化石館「大象崛起」特展,向國立臺灣博物館移展,並由「化石先生股份有限公司」策畫,介紹史前生物演化及滅絕過程。主展區展示的「阿沛」亞洲象骨骼,是臺博館首次對外展出。
另外,二呆藝館「開館30年特展-耕耘」,展示趙同和(二呆)1950年來台後創作的臺灣農村景色,並以彭雪芳修復師完成的二呆〈耕耘機〉為展場核心,讓觀眾能對照修復前後的差異及困難。
△國立台灣博物館所典藏大象「阿沛」骨骼澎展出。(莊惠惠攝)
△「大象崛起」開展,縣長賴峰偉(左六)及各界來賓剪綵。(莊惠惠攝)
△二呆開館30年特展-耕耘。(莊惠惠攝)
△「大象崛起」開展,縣長賴峰偉(左六)及各界來賓剪綵。(莊惠惠攝)
△二呆開館30年特展-耕耘。(莊惠惠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