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做傳統美食的白沙鄉後寮村民許曉華,平常做出許多老饕訂購的海味美食,其中一件商品就是大蛤包飯, 在下好油的鍋內,將香菇、蝦米、小管、干貝、紅蔥酥、胡椒粉、米酒炒香,再放入蒸熟的糯米飯,接下來將洗淨,吐沙後7、8公分大的大蛤剝開,把剛炒好熱呼呼的糯米飯塞入其中,以棉繩綁緊之後放進蒸籠內蒸個20分鐘,取出後,就能大快朵頤菊島人津津樂道的大蛤飯。
大蛤飯過去是澎湖居民清明節或端午節等節慶所吃的菜餚。早期社會逢清明節掃墓時會準備大蛤包飯,而且還會將吃剩的蛤殼丟到祖先墳頭上,而此舉的意義在於將象徵白銀的蛤殼獻給祖先們花用,甚至還有墳墓上有新蛤殼,象徵這墳墓有子孫會回來祭拜的意義在。
由於近年來澎湖潮間帶遭受人為破壞,加上過度捕撈的結果,大蛤有減產的跡象,雖然縣府農漁局種苗繁殖場進行復育工作,但短期內數量還是不容易平衡,加上大蛤包飯作工相當繁複,缺少傳承的情況下,也讓近年來澎湖掃墓少見大蛤包飯,記憶中的美食味道,只能在少數餐廳的美食佳餚中搜尋。
許曉華也是「澎湖1000個夢」網站的管理員,她為了讓本島民眾也能吃到澎湖新鮮的海鮮傳統美食,以真空包裝販售,方便台灣饕客吃到海洋的獨特風味。她的大蛤飯真空包裝接受預訂,讓在台灣的鄉親也能吃到大蛤飯的鮮甜口感,也能撫慰離鄉遊子的味蕾。
想品嚐的民眾可洽詢0932133976亦06—9931818,也可臉書搜尋許曉華即可。
△即將失傳的傳統大蛤飯鮮少人製做。
△傳統美食大蛤飯,吃到海鮮美味。
△傳統美食大蛤飯。
△傳統美食大蛤飯,吃到海鮮美味。
△傳統美食大蛤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