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世界遺產潛力點海洋文化永續發展國際學術交流研討會」,由澎湖縣政府與澎湖科技大學共同舉辦,與會包括澎湖縣政府參議洪棟霖、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主任秘書張祐創、文化局長陳鈺雲、澎科大教務長曾建璋、議員許國政等,及英國、關島、日本、汶萊、台灣等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為澎湖世界遺產潛力點發聲。
文資局主任秘書張祐創表示,澎湖的石滬群與玄武岩自然保留區等地質景觀被列為世界遺產潛力點,未來除了保存外,更應兼顧觀光活化。期盼藉由此次國際交流研討,吸取各國經驗,讓文化資產保存與永續發展並進。
文化局長陳鈺雲表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72年通過「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至今已登錄數百處世界遺產。台灣雖非聯合國會員,但在世界遺產保護與維護上仍與國際同步。全台18處世界遺產潛力點中,澎湖的石滬群及玄武岩自然保留區皆名列其中,期盼先民這項「石滬」與自然共生的漁法能持續傳承發展。
研討會將發表22篇文章,與會者並就玄武岩自然保留區、石滬文化、海洋文化遺產等主題深入探討,透過長期研究調查漁翁島燈塔的香港城市大學特別顧問景祥祜教授邀請燈塔設計者韓德善的曾孫女費莉希蒂·索默斯·伊芙來分享燈塔之光背後的人-卓越燈塔工程師大衛・馬爾・韓德善的故事。
另,也邀請了日本田和正孝教授、關島大學Bill Jeffery教授是國際著名的石滬專家,難能可貴的是田和正孝教授長期研究臺灣的石滬,分享了從日本漁業地理學者的視角探祈臺灣石滬研究的發展脈絡。國內大學專精於石滬研究的專家難得地齊聚在澎湖分享石滬、水下資產的學術研究成果,包含國立中央大學周錦宏教授、東海大學郭奇正教授及淡江大學李其霖教授。來自桃園石滬協會理事許素貞領軍的多位石滬專家來交流分享。澎湖優秀傑出的子弟臺大地質科學系宋聖榮教授介紹澎湖七美島的自然和人文演變以及楊馥慈、王曉嬋及巫佳容多位在地青年分享在澎湖對石滬修復、海洋文化與教育的重要成果,每篇論文內容都相當豐富且精彩。
澎湖世界遺產潛力點國際學術交流研討會,期藉由汲取國外世界遺產觀點,並強化澎湖縣與國際交流、文化治理經驗之分享與學習,藉此將澎湖世遺潛力點行銷到國際,讓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澎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