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莊惠惠報導】據衛生福利部國健署統計結果,目前國內定期接受洗腎患者高達9萬4千人之多,且每年洗腎患者都在以8至9千人的驚人速度成長,洗腎盛行率已高居全球第一。三總澎湖分院腎臟內科石濟維醫師提醒鄉親,重視腎臟病的影響。
「腎臟」是人類身體血液淨化器官,一般食物中的蛋白質與體內代謝產生的廢物會進入血液中,由腎臟來負責過濾血液中的含氮廢物與過多的液體。初期腎臟病前兆是:血壓變高、尿液成鐵銹或棕色、尿液帶血、小便起泡,如有上述的現象就要小心,可能已經患有蛋白尿前兆。
石濟維醫師表示,台灣每8位成人就有一位罹患慢性腎臟病,初期的腎臟病幾乎沒有症狀,據統計將近9成的病患在疾病初期無法察覺,目前最直接的腎功能檢測方法為血液以及尿液檢驗,建議40歲以上至未滿65歲民眾每3年檢驗1次、65歲以上長輩每年檢驗1次腎功能。
三總澎湖分院今年編列全額計劃經費,自5月份起啟動「社區腎臟篩檢」活動,希望利用前進社區篩檢模式,達到預防及警示效果。而腎衰竭是可透過抽血和尿液檢查來提早發現,所以驗血和尿液應列為常規健康檢查項目。
另,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有家族腎臟病史等高危險族群也應每3至6個月接受抽血及驗尿追蹤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介入治療,延緩並保存腎臟功能。倘若發現下肢水腫且按壓皮膚所產生的凹陷無法立即恢復、倦怠、貧血所致臉色蒼白都可能是慢性腎臟病相關的併發症,也建議立即至腎臟科門診接受詳細的問診以及檢查,除了前述的檢查,也將視其必要性建議腎臟超音波及腎臟切片檢查。

「腎臟」是人類身體血液淨化器官,一般食物中的蛋白質與體內代謝產生的廢物會進入血液中,由腎臟來負責過濾血液中的含氮廢物與過多的液體。初期腎臟病前兆是:血壓變高、尿液成鐵銹或棕色、尿液帶血、小便起泡,如有上述的現象就要小心,可能已經患有蛋白尿前兆。
石濟維醫師表示,台灣每8位成人就有一位罹患慢性腎臟病,初期的腎臟病幾乎沒有症狀,據統計將近9成的病患在疾病初期無法察覺,目前最直接的腎功能檢測方法為血液以及尿液檢驗,建議40歲以上至未滿65歲民眾每3年檢驗1次、65歲以上長輩每年檢驗1次腎功能。
三總澎湖分院今年編列全額計劃經費,自5月份起啟動「社區腎臟篩檢」活動,希望利用前進社區篩檢模式,達到預防及警示效果。而腎衰竭是可透過抽血和尿液檢查來提早發現,所以驗血和尿液應列為常規健康檢查項目。
另,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有家族腎臟病史等高危險族群也應每3至6個月接受抽血及驗尿追蹤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介入治療,延緩並保存腎臟功能。倘若發現下肢水腫且按壓皮膚所產生的凹陷無法立即恢復、倦怠、貧血所致臉色蒼白都可能是慢性腎臟病相關的併發症,也建議立即至腎臟科門診接受詳細的問診以及檢查,除了前述的檢查,也將視其必要性建議腎臟超音波及腎臟切片檢查。
▲腎臟科石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