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黃瓊瑩館長表示,藝術轉動社區計畫在澎湖推動邁入第五年,今年首次薦送藝術家進駐白沙鄉,由藝術團隊土土實驗工作室帶領社區共創活化地方文化記憶,使逐漸沉寂的魚灶透過藝術展現新風貌,也促進人與土地之間更深層的連結。
文化局陳鈺雲局長表示,「魚灶」曾是澎湖漁村重要的漁獲加工設施,也是深具代表性的在地地景,隨著產業轉型,魚灶逐漸淡出日常生活。此次進駐藝術團隊運用在地野土,帶領居民捏塑魚類陶件,並於魚灶內進行燒製,不僅延續魚灶存在價值,也轉化為承載創意與文化記憶的新物件。
藝術轉動社區計畫主持人吳瑪悧表示,土土實驗工作室兩位年輕的跨領域藝術家,以創意重新詮釋魚灶的傳統用途,發展出融和自然材料與地方記憶的「魚灶燒」技法,同時也和居民共創,展現藝術與在地文化互動的多元可能性。
進駐藝術團隊土土實驗工作室表示,本次創作結合土壤調查與傳統技藝轉化,利用棄置的銀合歡枯枝作為燃料,獨創具在地特色的「魚灶燒」。工作室邀請居民以野土捏塑魚形,喚起過往的煠魚記憶與土地情感,並透過影像紀錄串聯魚灶的故事,展現魚灶文化的延續與轉化。
《魚灶口的手路印記》展覽即日起至8月3日於白沙鄉後寮社區活動中心展出,免費參觀,歡迎各界前往感受土地、文化與藝術交織出的在地風景。
▲藝術轉動社區澎湖後寮進駐藝術團隊土土實驗工作室成果發表大合照。
▲「魚灶口的手路印記」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