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護理人力政策,歐中慨提出獎勵補助、留任獎金、白班津貼措施及護理友善城市推動,冀望留任並吸引護理人力,改善澎湖醫療量能,另三總與澎湖醫院地域加給差異,造成同工不同酬現象,也希望縣府能改善。
歐中慨表示,全台護理問題頻傳,屏東縣政府推出充實護理政策,他也呼籲縣府可比照屏東模式,加強澎湖護理吸才、留才;推動包括1.護理人力獎勵補助方案,與部澎、三總分院、惠民醫院共同合作,對新進護理人力,提供每月3000元至6000元補貼,為期12個月,吸引應屆畢業生返鄉、外縣市人力、有經驗的護理人才等;2.留任獎金制度,針對滿一、三、五年護理人員,發放留任獎金2至8萬元。3.白天上班津貼,白天護理師負擔高工作量,還需跨科支援,相當辛苦,縣府可比照中國醫藥大學附屬院作法,制度化白班津貼,試辦每班補助200至300元的白班津貼,未來爭取納入中央政策框架;4.護理友善城市,澎湖過去曾推動「護你好澎遊」活動,對護理人員提供旅遊及票券優惠,他建議延續並擴大,包括住宿、交通、觀光設施等都能有折扣優惠。
另針對現行三總分院及澎湖醫院的護理師有2300元的地域加給差額,造成同工不同酬現象,他喊話立法院與國防部協調,設立民聘補足性地區加給,或由縣府編列預算,提供差額補貼,達到待遇公平。
加速公保地徵收 創造民眾雙贏
歐中慨表示,澎湖很多公保地爭議,國家政策自50年前擬定馬公都市計畫,很多土地被劃定為公保地,至今仍未辦理徵收,造成私有土地權利受損。
這些爭議一再發生,他也接獲民眾陳情,文光國小西側的公園用地,鄉親多年來承受委屈,別人土地被劃為建地,而他的土地50年過去還是公園,縣府也沒規劃徵收,歐中慨建議縣府儘速編列預算辦理土地徵收,將早已規畫公園開闢,供民眾休憩使用,創造雙贏。
陳光復表示,這個個案聽起來是政府虧欠人民,他允諾通盤檢討公保地,包括逐年規劃利用、或是進行撤消、以地易地等方式來解套。
長年爭取放射治療設備 三總分院預計116年啟用
歐中慨表示,生命是珍貴的,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應該被關懷受尊重,澎湖位居離島,醫療相對弱勢,加強醫療設備、提升醫護品質,是他30多年來關注議題,而近年看到許多病患為了化療,身體疲憊下還要長途奔波,於是他從97年開始不論有無民代身分,都積極喊話爭取在澎湖設置放射性治療,也就是俗稱電療設備,事隔16年之久,去年總質詢他也再次向縣長提出建議,當下陳縣長展現大格局,要求衛生局積極推動,他希望縣長向大眾分享進度。
陳光復表示,為了減少鄉親遠赴臺灣就醫,舟車勞頓辛苦,縣府積極爭取澎湖設置「放射腫瘤中心」,過去獲得行政院長陳建仁初步的支持,目前三總澎湖分院已規畫要設置,預計116年可以啟用,未來鄉親不必要再跑到台灣治療。
教育政策適時檢討 契合地方學用合一
歐中慨表示,中央政府於民國100年推動12年國教計畫,當時各界批評不斷,執行過程也是跌跌撞撞,至今仍遭受多方質疑,大家關心台灣學子們的未來發展,以及國家競爭力,當然希望政策能順利推動。
歐中慨說,澎湖一向缺乏教育資源,財政狀況窘迫,這些年來12年國教執行與相關配套是否有落實;另一方面,在人才培育白皮書中,內容洋洋灑灑、包羅萬象,似乎面面俱到,理論上學生必能入學後學習順暢、畢業後就業成功,但實際上真的如此嗎?
他認為,過去教育政策總是由於人的因素,而一日三變,再加上少子化現象,至於產業型態變遷快速等,都是推動國教計畫的變數,也是極大挑戰。
他建議,澎湖位居離島地區,不應成為推動重大教育政策的末梢地帶,希望教育處加強深入探討,實施12年國教之後,家長與學生們的看法。其次,澎湖地處弱勢環境,中央部門提出重大教育政策配套作法,包括人員、經費等,應落實計畫,避免澎湖淪為計劃下的犧牲品。三、澎湖地區就業問題嚴重,培養人才必須要突破空話,更要與就業市場緊密接合,讓各級學子看到認真學習的願景,政府相關部門要鼓勵和協助企業前來澎湖投資設廠,提供就業機會,才能形成「學用合一」,如此才是成功的教育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