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漁業研究中心主任謝恆毅表示,在馬公鎖港海域放流的5000顆海膽,是澎湖中心自行培育,每顆體型在1公分左右,由工作人員潛水在水深3公尺海域進行放流,海域周邊也可看到已成長成型的海膽。
此次,放流的白棘三列海膽,是珊瑚礁區的草食性物種,對於控制珊瑚生態系中藻類的生長有著重要角色,希望可藉由適當保護機制下,提高放流種苗存活率,豐富澎湖海洋生態,促進內海生態健康。
澎湖全面復育澎湖馬糞海膽野外族群,同時放流地點不再公開,避免遭到有心人士盜捕,以野外族群數量增加及人工養殖方式,雙管齊下復育馬糞海膽,讓海洋資源生生不息。
今年澎湖縣政府更宣布完全養殖技術成功,並交給養殖戶培育,都已達到上市體型,同時修法通過准許全年上市,鼓勵養殖戶踴躍投入海膽養殖。
澎湖馬糞海膽的產量1年比1年少,澎湖縣政府農漁局今年修正白棘三列海膽(馬糞海膽)採捕期,由每年每年7月1日至8月31日,採捕期為2個月。
△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放流五千顆海膽苗。(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提供)
△潛水人員下海,將馬糞海膽苗放在礁石上。(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