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乞龜的歷史,根據《澎湖紀略》記載:上元節晚上,廟內有札花和「亞公仔」,給要求子嗣的乞桮,如果求到花或是「亞公仔」回家供奉,若是添了子嗣,隔年上元,就要另置花卉人物來答謝。「亞公仔」是什麼,並無詳細說明。但根據上下文推測,應該是「尪仔」這類的物件。
到1893年(光緒19年)《澎湖廳志》記載,已不見「亞公仔」,改做「面龜」了。然而老輩人家記憶最深的是昉片龜(用糕仔粉做的)。之後每年的乞龜,昉片龜愈養愈大就變成了米龜,米龜也大到一萬多斤,最後有位小姐將乞得的米龜改成了金龜還願,乞金龜就在澎湖的元宵節盛大出場,造成了轟動。現在乞金龜己成了澎湖元宵的特色。
陳昭蓉表示,「金龜遊臺北101」,這是一件真實的事情,有位乞到金龜的先生,他住在臺北的女兒,就把金龜帶到臺北101去。到底為什麼帶金龜去遊臺北101,並不知曉。但聽到這個故事後,覺得很有趣,也深富文化意義,於是就構思寫撰寫了這本「金龜遊臺北101」。
故事的展開是由一位住在臺北名叫湧仔的小朋友,在夢中夢到小金龜開始,然後澎湖的阿嬤要他們回澎參與乞金龜。文中對三晚的乞龜活動描寫得很精彩。一開始是阿伯乞金龜,但無功而返。阿伯不甘心就請湧仔的爸爸去乞金龜,爸爸也徒勞無功,最後湧仔自告奮勇乞得金龜而回。湧仔為何能乞得金龜?因為他發願要將金龜帶到臺北101,至於金龜去臺北101是為了什麼,這就讓人天馬行空了。
「金龜遊臺北101」用字遣詞非常道地,為了保留澎湖特別的腔調,陳昭蓉書中聲音的部份是以澎湖腔來朗讀,口白和阿媽是湖西腔,其他的是馬公腔。在澎湖腔受到臺灣優勢腔的影響而逐漸式微的今天,能保留本地傳統腔調,這是一種為保存傳統文化所做的奉獻,也鼓勵大家要重視祖先留下來的語言。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沒有了語言也失去了文化,這是大家應該關注的,否則有一天可能就聽不到我們正港的澎湖腔。
陳昭蓉校長訂於11月14日晚上7:30-8:15辦理線上新書發表會,開放100名線上參加名額,欲參加者進入下列網址連結,想參加的動作要快,以免向隅哦!
金龜遊臺北101新書線上發表會,訂於明14日 (星期二) 下午7:30 - 8:15Google Meet 會議參加資訊
視訊通話連結:https://meet.google.com/max-xzms-uyj
△陳昭蓉校長閩南語繪本「金龜遊臺北101」線上新書發表會。(莊惠惠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