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國顯當年代表澎湖高級海事遠赴基隆海洋學院(海洋大學)、參加民國第65學年度全省水產科學生技藝競賽、榮獲團體亞軍、也在三年級操行成績第一名登上學校榮譽榜、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研究所畢業取得碩士學位的蔡國顯導演,家中在西嶼漁翁島竹篙灣後外海後灣潮間帶,即竹篙灣和小門嶼之間的後灣潮間帶的潭頭水域,有一個地滬石滬,造型雄偉壯觀,位處小門嶼橋和竹篙灣、合界村至白沙鄉跨海大橋連通水域,漁獲量非常豐富,是他們家過去以石滬為田,是先祖流傳下來的石滬,後經精於工匠的父親蔡佛端再次翻修建構,石滬更加完善。
蔡國顯在「拔仔狀元」(時報出版)書裡面提到,父親蔡佛端曾託夢給他,告知家中的石滬狀況,要善加維護,蔡國顯在半夜中驚醒,非常難過,認愧對父親和先祖,有心重振澎湖特有的大陸礁棚石滬文化。
蔡國顯永遠記得小時候,一個有月亮的晚上,堂姊蔡美女的母親,半夜在未到家門前就聲嘶力竭、急促的高聲吶喊父親的名字,來敲門告知石滬堆滿了鰹魚群,當天找村裡面的人,在漲潮之前,請大家各自全部免費挑回來食用,蔡國顯說:他們家這個石滬,從先祖起至現在,全部都讓鄉民們巡滬,從未收取任何費用,算是做公益,他從小在石滬中長大,高中也讀漁撈科,父親當時也有澎湖縣政府核發的舢舨執照,若有機會,他一定會把石滬文化發揚得非常好。
石滬定置網漁業,是利用潮間帶一種陷阱漁法,也是澎湖現存最古老的一種捕魚方式,非常具有文化特色和觀光價值,期待本縣文化局轉呈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申請澎湖特色石滬景觀資產維護保存計畫方案。
蔡國顯懸賞石滬原照片,能夠提供出來,將以一萬塊錢新臺幣獎賞, 當年很多駐防部隊的阿兵哥,因為新奇,常去石滬拍照留念帶回臺灣,當過遠洋漁船船長,小門嶼人,也常在蔡國顯家中石滬邊的長堤上釣魚。大陸礁棚地形的澎湖,造就了澎湖豐富多元的人文生態,石滬漁業稱為最典型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