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日報提供澎湖每日在地新聞、時事專欄評論、縣政新聞、專題報導、旅遊動態報導、夾報、印刷服務等!

自動輪播廣告(右)橫式1欄
熱門文章

自動輪播廣告(下小)橫式選舉3欄
自動輪播廣告(上小)橫式選舉3欄
自動輪播廣告(上小)橫式1欄
自動輪播廣告(上小)橫式2欄

白沙類水泥3D列印 用綠科技請蚵殼砂砱變黃金(內有影片)

【記者莊惠惠報導】由文化部補助「澎湖白沙赤崁美感循環創域計畫」舉辦類水泥3D列印工作坊與計畫成果展。26、27一連兩日在赤崁活動中心展出,讓地方傷腦筋的牡蠣殼、砂砱等廢物再利用,以綠色科技轉換為建築材料,打造赤永續循環發展新願景。

澎湖白沙赤崁美感循環創域計畫成果發表會昨日在赤崁活動中心開幕儀式,由成大建築劉瞬仁教授致贈白沙鄉公所丁香魚,由鄉長宋萬富代表接受為活動揭開,包括縣府參議陳晶卉、議員魏長源、宋昀芝、陳慧玲及白沙鄉民代表、村長、赤崁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及村民等均到場見證。

由成大建築劉瞬仁教授團隊與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攜手連結赤崁社區發展協會、村辦公室、在地產業博藤海洋生技公司。針對白沙鄉重視的牡蠣殼、砂砱等在地材料議題,用綠色科技轉換為建築材料,可創造在地新型態就業機會吸引青年回鄉,將赤崁村落的豐富歷史人文,導覽潛力路線匯集成冊,製作赤崁村指南手冊。

白沙鄉以丁香魚、紫菜等漁業而聞名,擁有澎湖最大的海田,潮間帶生態豐富,滋養村落。近年來因為漁獲大減,潮間帶砂砱淤積生態多樣性消失等多種原因,許多年輕人漸漸離鄉、赤崁村也希望找尋新的發展機會,讓青年人有機會回鄉。

成大團隊受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邀請,從赤崁社區為起始,為澎湖導入循環材料與3D列印應用技術,解決牡蠣殼、砂砱等在地材料題,文化部計畫則能夠從文化深耕、回到生活的角度,將綠色技術與社區發展緊密相連。

劉舜仁教授表示,現在是循環經濟時代,運用在地材料、在地設計、再加上在地的建造,就是建立循環經濟産鏈的重要三元素。如何妥適發展三大環節,在澎湖有機先行成為台灣的發展典範,為台灣的循環經濟模式找到更多可行方向。

劉舜仁指出,本次成果展現過去近一年跨領域團隊與赤社區共創的成果,包含彙整出赤崁社區的導覽指南手冊,以及設計師使用在地材料的各種應用示範,而這也是台灣自身研發的第一台3D列印類水泥機器,第一次正式對外鄉發佈,呈現出公園、街道傢俱的水種應用,希望未來能夠協助澎湖用綠色科技帶動新的產業發展與青年回鄉契機。

兩天的展出及座談包括社區入口意象提案發表會、3D列印機臺發表暨材料體驗工作坊、「海田創生」講座、3D列印村料體驗工作坊、「循環澎湖」共創論壇等。









△成大建築劉瞬仁教授致贈白沙鄉公所丁香魚,由宋萬富鄉長代表接受為活動揭開。(莊惠惠攝)

△蚵殼砂砱再利用。(莊惠惠攝).

△澎湖白沙赤崁美感循環創域計畫昨日在赤崁活動中心舉行。(莊惠惠攝)


隱私權保護政策  新聞授權規範
Copyright © 澎湖日報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澎湖日報 & 瑋瑜有限公司
& OddThe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