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平均年降雨量小於年蒸發量(約1,000毫米及1,400毫米),久旱少雨、海風所向披靡的氣候,菊島的樹木在長期海風吹颳下,常可以見風剪的低矮樹形,樹木難以高大並彙集成林,在這樣的環境,天然形成了疏林植群相。
元代航海家汪大淵對澎湖自然環境的描述為「有草無木,土瘠不宜禾稻」。林業是百年大計,為了改善澎湖植生環境,長期蹲點於七美的唐先柏老師致力自然教育實踐,觀察到島上幾乎沒有大樹,少數幾株大樹多散見在島上畸零處,且樹齡不長,多不過幾十年,多數林地受有毒他作用的銀合歡盤據。
2014年起唐老師以園藝專業於澎湖七美進行綠海理想實踐,建立保護內陸生育環境的海岸林地願景,邀集志工,於臺灣各地採集種實,以種子育苗建立耐候特性,並以社區動員方式進行幼苗撫育,選點七美計4處地形環境區位差異進行耐候試驗,期間種苗經2016年霸王寒流攝氏3-5度低溫、東北季風衝擊;莫蘭蒂颱風強陣風17級影響,八年時間培育出形質穩健的澎湖適性植生。
唐老師於今年1月下旬辭世,大量樹苗頓失照顧,為保存澎湖得來不易綠色資源,在澎湖縣七美鄉公所呂啟俊鄉長奔走與支援下,獲賴峰偉縣長大力支持,理解NPO組織照護之困境,更思考植物生命價值,責成農漁局團隊,將相關苗栽船運至林務公園管理所接力培育、由公共車船管理處行政支援船運事宜,合力將1.3萬株樹苗由澎湖七美運送澎湖縣林務公園管理所苗圃,促成公部門與民間合作育苗新典範,這批來自七美的苗木,未來將做為澎湖重要綠色生力軍,推廣綠美化種植在澎湖各處,綻放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