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縣副縣長胡流宗表示,澎湖四面環海,戰略以防禦海岸據點為主,昔日戰場、戰後史蹟,隨著歲月更迭、環境變遷,轉變成澎湖最珍貴的戰地觀光資源,值得推廣行銷,成為澎湖旅遊魅力據點。
文化局副局長洪進業表示,澎湖目前擁有荷蘭、清末及現代砲台,拱北砲台為劉銘傳於清光緒十二年(西元1886年)建築的新式砲台,是一座內陸砲台,砲台內除砲位及藏兵洞外,並設有圓拱形穹窿構造的官廳、大兵房、小彈藥庫、彈藥總庫、方池等空間,範圍擴及拱北山第一砲台、第二砲台等軍事設施,具掩護馬公港的戰略地位,現仍為軍事管制區,尚未對外開放。
洪進業表示,馬公金龜頭砲臺座落於澎湖西南岬角的「金龜頭」,砲臺門額題有「天南鎖鑰」,與風櫃尾的蛇頭山砲臺隔海相望,兩砲臺共扼馬公灣海口,是一海濱建築的軍事據點,入口有一座城垛式外型的堡壘,堡內有坑道通達各海岸射口,守護馬公港安全。
胡流宗表示,澎湖地理位置優越,自古便是重要的軍事據點,歷經清朝、日據及國民政府,建立各種軍事防禦設施,半世紀以來,歷史留下深刻的痕跡,創造澎湖現今難能可貴的戰地觀光資源,極具吸引力,可創造旅遊商機。
文化局指出,中法戰爭戰後,臺灣巡撫劉銘傳有鑒於台灣戰略位置重要,在全台建立10座砲台,加強各地防務,其中澎湖就佔了4座,分別為拱北、金龜頭、東台、西台砲台。
△副縣長胡流宗率隊走讀在地文中。
△文化局副局長洪進業為主管介紹在地史。
△拱北山、金龜頭砲台。